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大秦名将王翦 > 第64章 陇西伏波允街谜谷 这石头唱歌(第2页)

第64章 陇西伏波允街谜谷 这石头唱歌(第2页)

“唯王三年,王在周,命虢季子白……伐玁狁,于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献馘于王……王赐乘马,是用佐王。赐用弓,彤矢其央;赐用钺,用政蛮方。子子孙孙,万年无疆。”

“是虢季子白盘的铭文!”文书惊呼,“但内容有所不同!”他解释说,传世的虢季子白盘记录的是周宣王时期虢季子白征伐猃狁的功绩,而这件鼎上的铭文却多了后续的内容。

文书继续念道:“……玁狁既灭,西戎复起。幽王失德,烽火戏诸侯。犬戎入镐,平王东迁。周室衰微,亡于戎狄。唯秦襄公,勤王护驾,赐以岐西之地。秦承周祀,保我宗祧……”

“周亡于戎!”李敢失声喊道。这段铭文明确记载了周幽王因宠爱褒姒、烽火戏诸侯而导致犬戎攻破镐京,最终使周室衰亡的历史。这与《史记》中记载的“平王东迁,辟戎寇”完全吻合。

王翦仔细观察鼎的内壁,发现底部还有一层细密的铭文,字体较小,像是后来补刻上去的。他让文书用布擦拭干净,更多文字显露出来:

“秦受天命,据有周土。西御戎狄,东争中原。然天道轮回,兴衰有数。昔周亡于戎,今秦……”铭文在此处突然中断,像是被人刻意凿去了最后几个字。

“后面是什么?”李敢急切地问。这半句话明显暗示着秦国的命运,却偏偏缺失了关键内容。

文书仔细检查凿痕,摇了摇头:“是被人故意毁掉的,手法很专业,看不出原来的字迹。”

王翦转向其他礼器,发现一只青铜簋的底座刻着连续的蟠虺纹,纹路异常繁复。他用手指顺着纹路抚摸,突然发现这些看似杂乱的纹路其实暗藏玄机。“这些不是普通的纹饰,”他示意众人靠近,“你们看,这些蛇纹组合起来像什么?”

众人凝神细看,随着王翦手指的指引,蟠虺纹的轮廓逐渐清晰——竟是一个巨大的“楚”字!这个字隐藏在繁复的花纹中,不仔细辨认根本无法发现。

“楚?”李敢愣住了,“周亡于戎,秦难道会亡于楚?”这个猜测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王翦没有说话,他拿起一件青铜爵,发现爵柱上刻着细小的铭文。在强光照射下,隐约可见“楚虽三户”西个字,后面的文字被腐蚀得难以辨认。但仅凭这西个字,己经足够说明问题——这正是秦末流传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

“这不可能!”有士兵难以置信地说,“我大秦一统天下,国力强盛,怎么会亡于楚国?”

王翦却陷入沉思。他想起在湟中发现的刘邦户籍,刘邦是沛县人,而沛县正是原楚国领土。更令人不安的是,蒙毅在密信中提到,秦始皇第五次巡游时曾在湘山遇到大风,竟下令“赭其山”,砍伐山上的树木,这无疑加剧了楚人的怨恨。

“看看这些礼器的底部。”王翦下令。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将沉重的青铜礼器翻转过来,果然在几件器物的底部发现了相同的蟠虺纹“楚”字,只是形态略有不同。

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来自那套编钟。当最后一件最小的甬钟被翻转时,钟体内部刻着的细小文字显露出来:“楚承天命,复兴炎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骊山为陵,掩骼埋胔。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这段文字用韵文写成,读起来朗朗上口,显然是特意创作的预言。其中“戍卒叫,函谷举”无疑指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和函谷关被攻破,而“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则让人联想到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典故——尽管这些事情在当下尚未发生。

“这是谁刻上去的?”李敢的声音充满了难以置信,“难道有人能预知未来?”

王翦检查编钟的磨损程度,摇了摇头:“这些铭文刻上去的时间不长,最多不超过十年。是近日有人刻意制作了这些礼器,埋藏在这里的。”

他环顾整个石室,发现角落里有新鲜的脚印,地面上还有燃烧过半的火把。“这里不久前有人来过,”王翦判断,“他们故意布置了这些礼器,还设计了岩壁的发声装置,就是要让我们发现这些‘预言’。”

“会是赵高吗?”李敢问道,“就像湟中的封泥一样,是他的阴谋?”

王翦没有回答,他正盯着石壁上的一处刻痕。那是一个模糊的印记,像是某种印章盖上去的。他用布擦拭干净,隐约可见“左司空”三个字——这与在湟中封泥上发现的印章完全相同!

线索再次指向了负责骊山工程的官吏,很可能就是赵高安插在那里的亲信。他们不仅伪造了李斯的印鉴,还制作了这些假托周器的预言,目的显然是制造混乱,动摇秦军的军心。

“将军,发现通道!”搜索洞穴深处的士兵传来消息。在石室后方的岩壁上有一个隐蔽的通道,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地上留有清晰的足迹。

王翦示意众人熄灭部分火把,只留少数照明。“李敢带一半人守住洞口,其余跟我来。”他知道,布置这一切的人很可能还没走远,他们必须抓住这个线索。

进入通道后,歌声彻底消失,只剩下众人的脚步声在狭窄的空间里回响。通道尽头隐约有光线透出,伴随着淡淡的檀香气味——这是只有咸阳贵族才能使用的名贵香料。

【三:铭谶】

通道尽头连接着另一个更大的溶洞,钟乳石悬挂在头顶,滴下的水珠在地面形成一个个小水洼。溶洞中央有一个石台,上面摆放着一件更大的青铜器物,用黑布覆盖着。

“小心埋伏。”王翦示意众人停下,自己手持昆吾剑缓缓靠近石台。溶洞内异常安静,只有水滴的声音在空旷中回荡。他掀开黑布,一件精美的青铜尊显露出来。

这尊青铜器高约三尺,通体装饰着云雷纹,腹部两侧各有一个兽首耳,造型庄重典雅。尊口内侧刻着一圈铭文,字体是标准的西周金文,与之前发现的鼎文风格一致。

文书立刻上前记录,轻声念道:“唯王廿又三年,王在成周,命作册折锡望土于相侯……”他突然停住,惊讶地说:“这是……史墙盘的铭文!但内容不对!”

史墙盘是西周中期的重要礼器,记录了西周诸王的功绩和史墙家族的历史。但这件尊上的铭文却被篡改过,在原本记载周王功绩的地方,被替换成了对秦国的评价。

“……秦起西陲,披荆斩棘。襄公勤王,穆公称霸。孝公变法,始强六国。昭襄王时,蚕食诸侯。至始皇帝,一统天下。然刑罚酷烈,民不聊生。昔周以仁兴,以暴亡;秦以武兴,必以武亡……”

“以武亡!”李敢忍不住喊道,“这和刚才的‘楚’字不谋而合!”铭文虽然没有首接说秦亡于楚,但“以武亡”的评价显然暗示着秦国将重蹈周的覆辙,被更强大的武力所灭亡。

王翦注意到尊底有一个微小的凹槽,他用匕首轻轻撬开,里面藏着一卷丝帛。展开丝帛,上面用朱砂写着几行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