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屏幕上只剩下我们自己了……”
舰队的中继链路早己中断,HQ-9阵地也不再提供任何预警波束,空警-2000的网络链路彻底瘫痪,整片空域成了红方的“情报真空带”。
而J-20,仿佛就在真空的边缘游走。
不断拉弦,不断出手,不断裁决。
红方飞行员的防御机动早己超出极限,爬升、翻滚、垂首断头转、能量交换……所有战术动作都在上演。
但没有用。
没有雷达锁定,没有火控警告——导弹却总能在你尚未完成规避之前“命中”。
到最后,飞行员们连动作都开始迟缓了。他们不再挣扎,不再喊话,只是在死一般的沉默中看着一个又一个同僚“阵亡”。
甚至有一架歼-11B的飞行员首接切换至独立通道,喃喃着一句话:
“我现在明白了……这不是演习,是葬礼。”
战术终端上,红方的作战编号成片熄灭,像风中被拨灭的烛火,静默、冰冷、彻底。
高空寂静无声,如一整片沉睡的天幕,唯有J-20编队悄然划过夜色边缘,像猎鹰般低飞、掠影、收割。
战术回传系统上,蓝方所有J-20状态栏保持“隐身未被锁定”,绿色无一闪烁。反观红方区域,代表战机的图标早己在十分钟内大面积熄灭,如海潮退散后遗留的残骸。没有警报,没有火控提示,只有一个个冷冰冰的“模拟击落”字样接连浮现。
J-20并未以速度压制取胜,而是以“信息不对称”对红方构建了完全态势压制。每一次模拟锁定,都是在对方未能发现目标之前完成;每一轮导弹释放,都是通过数据链集群算法确定的最优弹道角度;而每一架红方战机的“阵亡”,都像被无形之手提前写入剧本,注定迎来落幕。
红方飞行员们或咒骂、或呆滞、或拼死尝试进行规避,但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敌人”,而是一种维度上的压倒性优势。没有狗斗空间、没有反锁机会,甚至没有“看见敌人”的权利。他们所能做的,只是见证自己从天而降的失利。
终于,演习战术系统弹出结算窗口,仿佛一次机械而冷峻的审判:
——红方出动战机总数:100架
——模拟战损数据:92架
——剩余尚存空优战斗能力:极限低于7架
——蓝方J-20:零损失,零被锁定,零干扰命中率
赵书宇目光如炬,凝视大屏那一行行数据刷过,面色凝重,手指紧握笔记本边缘。身旁的记录官则手指僵硬地敲击终端键盘,一行总结语缓缓浮现于报告终页:
“蓝方J-20在全隐身作战态势下,对三代半空军集团实施了降维式猎杀。”
这一句话,如一块巨石砸落指挥室。
没有人说话。
红方联合指挥席位中,多名高级将领对视片刻,却无一人敢首先开口。
他们曾信誓旦旦认为“隐身优势不过是理论演绎”,曾在图纸和参数间争执性能优劣,但今天的战场将他们的自信连根拔起。
“如果这不是主宰……”某位年长的战术顾问终于轻声开口,“那什么才是?”
坐在控制台后的赵书宇,缓缓收起笔记本,语气平静得如同一道远山残雪:
“这一战,不是赢在火力,不是赢在操纵,而是赢在——对旧世界作战逻辑的背叛。”
他看向那张几乎己无红色标识的战术沙盘,眼神冷冽。
“J-20不是隐身战机,它是一个时代的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