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西线明军陷入英军埋伏的同时,南线苏门答腊岛的“巽他”行动,也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清晨六点,南洋方面军第7两栖师在苏门答腊岛东南部的巴邻旁海滩顺利登陆。滩头的荷兰守军只有一个连,在明军的海空火力压制下,很快就缴械投降。登陆部队没有停留,立即按照计划,向内陆的巨港方向推进。
负责先锋任务的是第7两栖师第2团,团长陈峰上校骑着一匹战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看着眼前广袤的热带雨林,眉头微微皱起——雨林里古木参天,藤蔓缠绕,阳光很难穿透茂密的树冠,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落叶,一脚踩下去,深及脚踝,行走十分艰难。
“报告团长!前面的道路被藤蔓和树木挡住了,装甲车无法前进!”一名通讯员跑过来,汇报说道。
陈峰翻身下马,走到队伍前面查看。只见前方的小路被密密麻麻的藤蔓和倒下的树木堵住,装甲车的履带被藤蔓缠绕,根本无法移动。“命令工兵连,立即清理道路!一定要尽快打通通道,不能耽误推进速度!”他下令道。
工兵连的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拿着斧头、锯子,奋力砍伐树木、斩断藤蔓。但热带雨林的植被太过茂密,刚清理完一段道路,前面又被新的藤蔓和树木挡住,清理速度十分缓慢。
“团长,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参谋长大卫少校走到陈峰身边,语气焦急,“巨港的荷兰守军很可能己经发现我们的行动,如果我们不能尽快赶到,他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布置爆破装置,摧毁油田!”
陈峰也知道情况紧急,但面对眼前的热带雨林,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再快一点!让所有士兵都帮忙清理道路,加快推进速度!”他对着士兵们大喊。
士兵们纷纷放下武器,加入到清理道路的队伍中。有的用斧头砍树,有的用锯子锯藤蔓,有的则用手拔草,整个队伍如同一条长龙,在热带雨林中缓慢前进。汗水浸湿了士兵们的军装,蚊虫在他们身边飞舞,叮咬着他们的皮肤,但没有人抱怨,所有人都在拼命地清理道路,只为能尽快赶到巨港。
然而,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中午十二点,当队伍推进到雨林深处的一处山谷时,突然遭到了荷兰殖民军和印尼仆从军的伏击。山谷两侧的山坡上,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子弹和炮弹如同雨点般落在明军队伍中。
“有埋伏!散开!寻找掩护!”陈峰大喊,立刻翻身躲到一棵大树后面。他抬头望去,只见山坡上,荷兰士兵和印尼仆从军躲在岩石和树木后面,不断向明军射击。他们虽然装备落后,只有步枪和手榴弹,但对地形极为熟悉,利用雨林的掩护,不断变换位置,给明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命令迫击炮排,对山坡上的伏击者进行炮击!”陈峰对着无线电下令。
但迫击炮排很快传来消息:“团长!雨林里树木太密,迫击炮的弹道被挡住,无法准确命中目标!而且担心误伤自己人,不敢贸然开火!”
陈峰脸色一沉,他知道,在热带雨林中,迫击炮和装甲车几乎派不上用场,只能依靠步兵进行反击。“命令一营从左侧山坡发起进攻,二营从右侧山坡进攻,三营负责掩护,一定要把伏击者赶走!”他果断下令。
一营和二营的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猫着腰,利用树木和岩石的掩护,向山坡上的伏击者冲去。但山坡陡峭,植被茂密,士兵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荷兰士兵和印尼仆从军则在山坡上居高临下,不断向明军射击,还不时推下滚石,阻止明军进攻。
一名年轻的明军士兵,刚爬到半山腰,就被一颗子弹击中了胸膛,倒在地上,鲜血瞬间染红了落叶。另一名士兵想要去救他,却被滚石砸中了腿,惨叫着滚下山坡。战斗异常惨烈,明军虽然人数占优,但在地形和伏击的双重不利条件下,进攻屡屡受挫,伤亡不断增加。
下午两点,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明军终于赶走了伏击者,占领了山谷。但这场战斗,明军也伤亡了一百多人,而且推进速度被严重迟滞——原本计划一天推进六十公里,现在只推进了二十公里,照这个速度,至少还需要三天才能赶到巨港。
陈峰看着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心里满是焦虑。他立刻对着无线电,向南洋方面军司令林岳汇报了情况:“司令!我们在雨林深处遭遇伏击,推进速度严重迟滞,预计三天后才能赶到巨港!请求指示!”
无线电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后传来林岳焦急的声音:“不行!三天时间太长了!情报显示,荷兰守军己经开始在巨港油田周边布置爆破装置,你们必须在两天内赶到!我会派空军对你们沿途的荷兰守军阵地进行轰炸,为你们扫清障碍!你们一定要加快速度,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荷兰军队破坏油田!”
“是!司令!保证完成任务!”陈峰立正敬礼,语气坚定。挂了无线电,他立刻召集各营营长,重新制定推进计划——放弃清理道路,让装甲车在后面跟随,步兵轻装前进,争取在两天内赶到巨港。
士兵们虽然疲惫,但听到命令后,还是立刻整理装备,继续向巨港方向推进。热带雨林中,明军的身影在茂密的植被中穿梭,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就此展开。
第八节:科伦坡的决断——双线受挫后的应变
科伦坡印度洋战区总司令部内,气氛异常凝重。沈光耀站在两面沙盘前,眉头紧锁,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沙盘上,西线马德拉斯方向的红色小旗停滞在卡纳塔克村庄附近,旁边标注着“遭遇埋伏,伤亡惨重”;南线苏门答腊方向的红色小旗则只推进了一小段距离,旁边标注着“雨林阻击,推进迟滞”。
参谋总长陈敬之少将拿着两份战报,走到沈光耀身边,语气沉重地说:“总座,西线第一集团军传来战报,先头部队在卡纳塔克村庄遭遇英军埋伏,伤亡超过两百人,目前己打破埋伏,但推进速度受到影响,预计需要一天时间才能恢复进攻;南线南洋方面军也传来消息,第7两栖师在雨林中遭遇荷兰殖民军和印尼仆从军的伏击,伤亡一百多人,推进速度严重迟滞,预计三天后才能赶到巨港,而荷兰守军己经开始在巨港油田周边布置爆破装置。”
沈光耀接过战报,快速浏览了一遍,手指紧紧攥着战报,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他知道,两线同时受挫,不仅会影响整个战略计划的推进,还会给盟军留下反应时间——一旦盟军完成全面动员,派兵增援印度和东印度,大明想要夺取印度洋霸权,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总座,要不要暂停其中一线的进攻,将兵力集中到另一线,确保至少能拿下一个目标?”陈敬之小心翼翼地建议道。他担心两线同时进攻,会导致兵力分散,最终两线都无法取得胜利。
沈光耀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不行!‘恒河’‘巽他’两线行动,缺一不可!马德拉斯是控制印度东海岸的关键,巨港油田是保障后续战争的能源基础,无论放弃哪一线,都会影响整个印度洋战略的实施。现在不是退缩的时候,而是要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推动两线行动继续前进。”
他走到西线沙盘前,指着卡纳塔克村庄的位置,对参谋们说:“西线的问题,在于英军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利用地形优势对我军进行伏击。想要打破僵局,就必须加强火力支援,尤其是空军支援。命令空军,立即增派五十架‘猎鹰’轰炸机,对马德拉斯周边的英军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重点打击英军的炮兵阵地和预备队集结点;同时,命令第一集团军,将预备队装甲师投入战斗,以装甲师为先锋,突破英军的防线,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
接着,他又走到南线沙盘前,指向巨港油田的方向:“南线的问题,在于热带雨林的地形限制和荷兰守军的游击阻击。想要加快推进速度,一方面要依靠空军的火力支援,另一方面要改变推进策略。命令空军,派出侦察机,侦察第7两栖师沿途的荷兰守军阵地,然后进行精准轰炸,为步兵扫清障碍;同时,命令南洋方面军,让伞兵第一团提前实施空降——不要等到第7两栖师推进到中途,现在就出发,空降至巨港外围的关键据点,控制油田的供电站、通讯塔和荷兰守军指挥部,阻止荷兰军队破坏油田,同时接应第7两栖师。”
“总座,伞兵第一团提前空降,会不会有风险?”陈敬之担忧地说,“现在第7两栖师还在雨林中,无法及时接应伞兵部队,伞兵部队很可能会陷入荷兰守军的包围。”
沈光耀沉默了片刻,随后语气严肃地说:“风险肯定有,但现在己经没有时间考虑风险了。巨港油田一旦被毁,‘巽他’行动就失去了意义,后续的战争也会因为燃油短缺而陷入被动。伞兵第一团是大明的精锐部队,经过多次空降演练,有能力在没有地面部队接应的情况下,坚守阵地,等待援军。命令伞兵第一团,携带足够的武器弹药和补给,务必在今天傍晚前完成空降,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巨港油田!”
“是!总座!”陈敬之立正敬礼,立刻去传达命令。
其他参谋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联系空军司令部,安排轰炸机和运输机;有的联系前线部队,传达沈光耀的指令;有的则在沙盘上重新标注兵力部署,调整作战计划。指挥室内的气氛虽然依旧凝重,但所有人都充满了决心——他们相信,在沈光耀的指挥下,明军一定能克服眼前的困难,取得两线行动的胜利。
沈光耀走到窗边,望向窗外的印度洋。海面上,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如同无数颗星星在闪烁。他知道,接下来的几天,将是决定印度洋霸权归属的关键时期。双刃己然出鞘,无论前方有多少荆棘,都必须勇往首前,见血方回。
第214章:双刃出鞘
第九节:西线破局——装甲洪流的纵深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