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叶猛地坐首身体。
“放大异常区!对比第98次和第211次模拟的谐振频率!”
他的声音因急促而有些沙哑。
屏幕上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刷新。
一个原本被忽略的量子隧穿效应干扰项被零精准捕捉并高亮显示。
林叶死死盯着那个参数,瞳孔微微收缩。
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整合着过往所有失败模拟的数据。
“原来是这样……是界面声子的非谐耦合被低估了!”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一个笔筒跳了一下。
“零!重新构建稳定性模型,引入修正参数λ,赋值7。83E-5!”
【模型重构中……重构完成。模拟运行……】
短暂的沉默后,零的声音似乎都带上了一丝波动。
【模拟通过!理论预测,常压300K(27摄氏度)环境下,材料超导转变成功率为100%!】
“成功了!”
林叶长长呼出一口憋在胸口的浊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
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嘴角难以抑制地向上扬起。
稍稍休息了一会,立刻起身走向那台超导材料制备装置。
理论突破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的两天,林叶再次投入到对那台超导制备装置的改造中。
根据新的理论模型,他对装置的几个关键模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激光沉积头的角度被微调了零点几度。
原材料注入的速率和配比被重新设定。
最关键的是,他亲手加工并更换了一个基于新模型设计的量子调控环。
这个环件能产生一个特殊的谐振磁场,用以抑制那该死的量子隧穿效应。
当最后一个新型号的控制模块被安装到位,
林叶退后两步,打量着这台焕然一新的设备。
它看起来和之前差别不大,但内部的核心参数早己天翻地覆。
他走到原材料储备柜前,
取出了高纯度的铜、钡、钇、稀土氧化物等几种基础粉末。
按照零计算出的最佳配比,精确称量后,投入了装置的进料口。
站在控制面板前,他的手指悬在那个红色的启动按钮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