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三年有余了。从河南就开始跟随陛下。"王得财的回答很诚恳。
陈浩暗暗点头。三年的相随,这个王得财应该是相对可靠的。而且从他刚才的表现来看,对"李自成"的关心是发自真心的。
"朕想问你,你觉得朕今日与往常可有不同?"这个问题很冒险,但陈浩需要了解自己的变化是否太过明显。
王得财愣了一下,随即跪下:"陛下,奴才不敢妄议。只是。。。只是陛下今日说话似乎更加。。。更加。。。"
"更加什么?"
"更加深思熟虑。以往陛下性子急躁,做事雷厉风行。今日却显得格外谨慎和。。。沉稳。"王得财小心翼翼地说道,生怕说错什么。
看来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陈浩在心中苦笑,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一个现代的历史学家和一个明末的农民领袖,无论在思维方式还是行为习惯上都必然存在差异。
"也许是称帝让朕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陈浩找了个勉强说得过去的理由,"一国之君,确实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行事了。"
王得财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脸上露出了宽慰的表情:"陛下圣明。奴才觉得,陛下今日这般深思熟虑,正是天子威仪的体现。"
"起来吧。"陈浩摆摆手,"去告诉牛丞相他们,朕稍后就会召见。另外。。。朕想问一下,今日朝中可有什么紧要之事?"
"回陛下,主要是关于大军东征的准备。牛丞相和宋军师都主张尽快进军北京,趁明军还未做好准备之时,一举拿下京师。"王得财回答道。
东征。。。陈浩皱了皱眉。历史上,李自成确实是在称帝后不久就率军东征,并且成功攻占了北京。可这也成为了他败亡的开始。京师易得难守,而且李自成进京后的种种举措,都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让朕再想想。"
"是,陛下。"王得财行礼后退出了寝宫。
房间里重新安静下来。陈浩坐在龙榻边缘,思绪万千。他现在拥有的是一个历史学家的记忆和知识,以及李自成这个身份的一切资源。如果运用得当,确实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但问题在于,他该如何开始?
首先要解决的是内部的稳定问题。据他所知,此时的大顺政权内部存在着大量的间谍和不忠分子。明朝虽然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在各地都有着深厚的根基和情报网络。清军虽然还在关外,但也在时刻关注着中原的动向。
其次是军队的问题。农民军虽然人数众多,但纪律松散,装备落后,战斗力参差不齐。要想在后来的多线作战中获得胜利,必须对军队进行彻底的整顿和改革。
最后是政治制度的建设。李自成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政治制度。农民军的那套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根本无法适应管理一个庞大帝国的需要。
"一步一步来。"陈浩深吸一口气,"既然历史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就绝不能让它白白浪费。"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龙袍,准备去面对那些文武大臣。无论如何,他首先要在现有的框架内站稳脚跟,然后再考虑如何进行改革。
但就在这时,他忽然感到脑海中传来一阵奇异的嗡嗡声,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苏醒。。。
外间传来了脚步声,应该是王得财回来了。陈浩连忙摇了摇头,把那种奇怪的感觉抛在脑后。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他必须尽快适应这个身份,尽快了解当前的形势。
"陛下,牛丞相求见。"王得财在门外禀报。
"让他进来。"
随着脚步声的接近,陈浩知道,他作为"李自成"的新生活,即将正式开始了。无论前路如何凶险,他都必须走下去。为了这个苦难的民族,为了那些在乱世中挣扎的百姓,也为了改写那段悲剧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