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大顺闯王 > 第51章 铸币改革金融统一(第1页)

第51章 铸币改革金融统一(第1页)

永昌元年十一月初一,辰时。

西安城内的商市,混乱得如同打翻的蚁穴。

钱流通站在最繁华的东市入口,身后跟着十几名专门负责调研的官员,眼前的景象让他这个现代经济学专家都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是明朝的宣德通宝,这是万历通宝,这还有嘉靖时期的。。。。。。"一名布商正拿着铜秤称量手中的杂币,满脸愁苦,"你说这一文钱到底值多少?有的重,有的轻,有的还缺角少边的,谁知道能不能用?"

旁边的粮贩也在争吵:"我不收这种私铸的铜钱!谁知道里面掺了多少铅?我要官府认可的银两!"

"官府认可?你看看这些所谓的官银!"另一个商贩抓起一把银锭,"有的成色足,有的不足五成,这怎么做生意?"

钱流通默默记录着眼前的场景。作为系统召唤的经济专家,他对这种货币混乱的场面并不陌生——历史上每个王朝末期都会出现类似的货币危机,但亲眼看到,感受还是完全不同。

"大人,您看那边。"一名官员指向市集深处。

钱流通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群百姓正围着一个小商贩激烈争吵,有人甚至己经动了手。他快步走过去,拨开人群。

地上躺着一个面色苍白的年轻商贩,怀里紧紧抱着一个钱袋,周围散落着一地铜钱和碎银。

"怎么回事?"钱流通问道。

一个老农颤抖着说:"这。。。这小商贩卖给我们的是假币!你看,这些铜钱根本就是铅铸的,轻得跟纸一样!"

钱流通接过一枚铜钱仔细查看。果然,这枚铜钱比正常的要轻很多,用力一掰,竟然被掰弯了。显然是掺了大量铅的私铸币。

"老实说,你这些钱是从哪来的?"钱流通看向那个瘫坐在地上的商贩。

那商贩哭丧着脸:"大。。。大人,小的也是受害者啊!我昨天从城西的银钱铺兑换的,谁知道是假的。。。我还赔了三两银子的本钱进去啊!"

钱流通环顾西周,叹了口气。这就是当下大顺治下最严重的经济问题——货币体系完全混乱,假币横行,百姓和商户互不信任,交易成本奇高,严重制约了商业发展。

他继续调研,走访了十几家商铺和钱庄。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糕:

-市面上流通的货币种类超过三十种,从明朝各个时期的官币到私铸币、外来银币,五花八门

-不同商户对不同货币的接受程度不同,兑换率混乱,纠纷不断

-假币泛滥,粗略估计假币占流通货币的比例高达20%以上

-许多交易因为货币问题而无法进行,严重影响经济活跃度

"商人老王在哪里?"钱流通问随行的官员。

"应该在他的铺子里。"

钱流通来到东市一家颇具规模的布庄。老王是这一带有名的商户,经营布匹生意多年,对货币问题最有发言权。

"钱大人!"老王看到钱流通,连忙迎了上来,但脸上的愁容却没有因为钱流通的到来而减少,"您可算来了!我正想去衙门找您呢!"

"出什么事了?"

老王从柜台下拿出一个钱袋,哗啦一声倒在柜台上:"您看看,这是我昨天做生意收的钱。前天我用三十两银子从河南商人那里进了一批棉布,昨天卖出去收到的是这些。"

钱流通仔细查看,这些钱币五花八门:有明朝的铜钱,有私铸的劣质银锭,还有一些外地流入的杂币。

"这些钱,我要再拿出去买货,别人又要重新检验、称重、换算。。。一来二去,本来赚的那点利润全折腾没了!"老王苦笑道,"更要命的是,谁也不知道这些钱下次还能不能用,万一贬值了怎么办?"

"如果有一种统一的货币,质量可靠、成色标准、防伪性强,你愿意使用吗?"钱流通问。

老王愣了愣:"那当然好啊!可是。。。又是一种新钱,能用多久?万一又变了怎么办?"

钱流通没有回答,而是在心里默默记下了这个问题。他知道,货币改革最大的障碍不是技术,而是信任。百姓和商户对新货币的不信任,源于他们对频繁变动的货币政策的恐惧。

中午时分,钱流通回到秦王府,向李自成详细汇报了调研情况。

"陛下,货币混乱的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严重。"钱流通展开一份详细的统计表,"目前西安城内流通的货币种类达32种,假币占比约20-25%,每笔交易的平均货币检验时间约为一刻钟,交易纠纷中有40%与货币有关。"

李自成仔细看着这份报告,眉头紧锁。作为一个现代历史学家,他深知货币统一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历史上每个强盛的王朝,都有统一而稳定的货币体系。

"你有什么建议?"李自成问。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