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朱文正走了过来,看着瘫坐的中年男子,冷笑一声道:“你们这群贼人,作恶多端,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
只见那中年男子听完这话之后,身体猛地一颤,仿佛被雷击中一般。
紧接着,他像是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似的,突然抬起头来,眼中流露出惊恐和哀求之色,声音颤抖地说道:“这位大人啊!求求您高抬贵手,饶小的一条贱命吧!小人发誓,从今往后一定好好做人,再也不敢做那些伤天害理、为非作歹之事啦!”
说着,他一边跪下来朝着朱文正方向慢慢过去,一边继续哭诉道:“大人呐,小人家里还有许多金银珠宝呢,如果您能饶过小人这条狗命,这些财宝全部都是您的呀!只求您大发慈悲……”
然而,站在一旁的朱文正却只是微微一笑,脸上丝毫没有动容之意。
他冷冷地看着眼前这个贪生怕死的家伙,嘲讽地说道:“哼,就算你现在说得天花乱坠又有何用?等你死了之后,这所有的金银珠宝不照样还是归本将军所有吗?左右侍卫何在?速速将此人拖下去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随着他一声令下,立刻便有两名身强力壮的士兵冲上前去,像拎小鸡一样将那中年男子架起,毫不留情地向着村子里暂时搭建的行刑台方向拖去。
随后,朱文正再次将目光投向那身材魁梧、虎背熊腰的彪形大汉,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之色,心中暗自思忖着要不要立刻下令将此人拖出去斩首示众。
就在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那彪形大汉竟然毫不畏惧地主动张开嘴巴,大声喊道:“这位将军,在下常遇春向来只打劫那些为富不仁之人,从未对普通百姓动过一根手指头啊!”
听到这话,站在一旁的村长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他犹豫片刻之后,终于鼓起勇气走上前来,对着朱文正抱拳行礼,诚恳地说道:“朱将军,这位壮士所言不虚。上次他们一伙强盗前来咱们村子掠夺杀人之时,若不是这位常壮士挺身而出,仗义相救,恐怕咱们村中的百姓都要遭殃了。”
说到这里,村长双膝一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忙哀求道:“还望将军高抬贵手,饶过这位壮士一命吧!”
朱文正此时听到眼前之人自报家门名叫常遇春后,不禁微微一愣。
然后他凝视着常遇春,思考了一会,便缓缓开口道:“既然未曾伤害过无辜的老百姓,那今日便暂且饶你一命。不知今后你有何打算?”
常遇春闻言,脸上立刻浮现出欣喜之色,忙不迭地回应道:“实不相瞒,小人久闻朱大帅之名,皆知其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待麾下士卒犹如亲兄弟一般关爱有加。而且小人也曾亲眼目睹朱大帅所率之部众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绝不滋扰百姓。因此,小人心中早已有了投奔之意,只是一直苦无门路,今日有幸得见朱将军,还望将军能够代为引荐!”
朱文正听后,心中暗自思忖一番。这常遇春之名他自然也是有所耳闻的,知晓此人在历史长河之中乃是一员猛将,若能将其招揽至已方阵营,必能增添不少助力。
于是,他当即爽快地点头应道:“既是如此,本将军自是应允了。那你且随我一同返回和县,待见到我的叔父之后,再由我出面为你引荐便是。”
说罢,朱文正转身迈步前行,常遇春则紧跟其后,两人一同朝着和县方向而去。
到了和县,朱文正便带着常遇春去见朱元璋。
朱元璋一瞅见朱文正回来,立马把他叫到大厅里。
朱元璋坐在首位上,欣慰地对朱文正说:“文正啊,干得漂亮!现在你也能独当一面喽,嘿嘿,这位是?”
朱文正一听朱元璋的夸赞,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赶忙对老朱说:“叔父,这都是您教导有方啊,哦对了,这位是……”接着就把常遇春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跟老朱讲了。
朱元璋听完,沉思了一会,便开口说道,你是不是发财,想到咱的队伍中找富贵?”
常遇春回答说:“我在刘聚手下打家劫舍,并不愁衣食和财物,但是刘聚只知抢掠和盗窃,而且还欺负老百姓,并无大志。我听说将军是位贤明智者,因此前来投奔,誓死为朱将军效力。”
朱元璋问:“那咱将来如果要打过江的,你能跟咱过江打仗吗?”
常遇春回答:“将军指到哪里,我愿打到哪里,渡江之日,愿为先锋。”
朱元璋见常遇春身材魁梧,体魄健壮,出语忠恳,就把想着让他留了下来当他的先锋大将。
过后,老朱动作迅速地将常遇春安排得妥妥当当,没有一丝一毫的拖沓与犹豫。
待一切都处理妥当之后,他这才转过身来,满脸笑容地对着朱文正说道:“文正啊,今日叔父特意备下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不如随叔父一同回府,好好吃上一顿团圆饭如何?你娘还有你叔母啊,她们可是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未曾见到你啦,整日里念叨着,心里头对你那叫一个想念呐!”
朱文正闻听此言,心中不禁一暖,连忙拱手作揖,恭恭敬敬地回应道:“多谢叔父美意,侄儿自然是愿意的。说实话,侄儿也是十分挂念娘亲和叔母呢!”
话毕,朱文正便紧跟在老朱身后,两人一路有说有笑,晃晃悠悠地朝着朱府所在的方向缓缓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