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大明神医 > 第140章 万金入库惊朝野 新策连环固海权(第1页)

第140章 万金入库惊朝野 新策连环固海权(第1页)

先遣支队带回的财富在礼部库房展示的第三日,户部尚书的算盘声终于停了。他颤抖着手将最终核算的奏本呈给朱标,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陛下,剔除所有开支,净利……净利一百八十七万两有奇!”

这个数字在奉天殿内炸开,如同平地惊雷。

一百八十七万两!几乎相当于大明鼎盛时期一年盐税的总和!而这,仅仅是一次试探性的远航所得。

先前那些质疑“靡费国帑”的官员,此刻面红耳赤,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几位原本态度暧昧的阁老,眼神瞬间变得灼热,死死盯着那份奏本,仿佛要看穿纸张,亲眼确认那金山银山。

“陛下!”之前反对声最高的李御史,此刻第一个出列,声音慷慨激昂,“林阁老真乃国士也!开辟海上通途,利泽万民!臣恳请陛下,当立即扩大远航,增造舰船,将此生财大道推行天下!”

“臣附议!”

“此乃天赐大明之财路,万不可错失良机!”

朝堂之上,风向彻底逆转。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所有的质疑和阻力都显得不堪一击。

朱标高坐龙椅,心中激荡远超面上平静。他力排众议支持林奇,如今获得了远超预期的回报,这不仅证明了他的眼光,更将极大充实国库,缓解他一首以来的财政压力。

“林爱卿之功,彪炳史册。”朱标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远航之事,确系国朝万年之基。着令津门,即刻总结先遣经验,优化航路,全力筹建远航主力舰队!户部、兵部、工部,需倾力配合,一应所需,优先拨付,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这一次的回应,整齐划一,再无杂音。

有了皇帝的明确旨意和巨额利润的刺激,远航计划从之前备受争议的“尝试”,一跃成为朝廷上下共识的“国策”。户部的拨款文书以最快的速度签发,兵部调拨精锐水手官兵的名单也迅速拟定,整个大明的资源开始向津门倾斜。

然而,身处风暴中心的林奇,却异常冷静。他站在津门衙署的瞭望台上,看着码头方向更加繁忙的景象,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先遣支队的成功,固然证明了航线的价值和新式舰船的可靠,但也像投入静湖的巨石,彻底搅动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将更深层次的矛盾暴露出来。

汤克宽整理呈上的南洋见闻录,详细记录了沿途风土人情,也提到了西洋(印度洋)番商(葡萄牙人)在印度沿岸建立的坚固据点,以及他们船坚炮利的威慑力。赵士桢和徐尚庸在协助清点货物时,也敏锐地发现,一些珍稀香料和货物的源头,似乎己被少数几个南洋大商贾把持,形成隐形的垄断。

“仅仅做商贾,是不够的。”林奇在给皇帝的密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南洋诸部,物产丰饶而武力不彰,内部纷争不断,西洋番商则虎视眈眈,步步为营。我大明若仅满足于贩运货物,无异于肥羊入狼群,今日之利,恐成明日之患。”

基于这份远超时代的危机感,他提出了精心构想的连环三策:

第一,**“以点控面,扎根前沿”**。请求朝廷授权,在航线关键节点,如苏门答腊旧港等地,择址建立小型、高度武装化的贸易中转站与补给点。派驻精干人员,平时负责仓储、维修、收集情报,与当地部落建立良好关系,战时即为扼守航道的前沿堡垒。这不只是商站,更是大明伸向远洋的触角和拳头。

第二,**“舰商分离,规范秩序”**。提议组建半官方性质的“大明远洋贸易商会”,制定章程,吸纳有实力、守规矩的民间资本参与。由朝廷派出精锐舰队负责护航与外交交涉,商会则负责具体经营事务,利润按股分成。此举既可极大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又能将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民间海商力量纳入体系,避免恶性竞争和内耗,形成合力。

第三,**“技术壁垒,人才先行”**。严格立法,管控新式战舰、蒸汽机、精密海图、先进火炮等核心技术的流出,确保大明在海权竞争中的代差优势。同时,在水师学堂增设“番语”、“异域地理志”、“交涉律例与实务”等全新科目,系统性地培养外交、情报和殖民地管理人才,彻底改变过去依赖少数民间通译、缺乏专业外交团队的局面。

这三策,环环相扣,将单纯的贸易盈利,一举提升到了布局全球、掌控海权、进行文明竞争的战略高度。

密奏送入宫中,朱标在御书房内独自翻阅,沉思良久。林奇的眼光,再次让他感到震撼。他看到的不仅是金银,更是金银背后的危机与机遇,是如何让大明在这片新开拓的疆域上真正立足、并世代传承的根基。

“准奏。”朱标的批复简洁而有力,“贸易站点之事,津门可先行勘察,拟定详细章程呈报。远洋商会之议,着户部、市舶司与津门共商细则,尽快推行。技术管控及新科设立,依林爱卿所请办理,吏部、礼部不得阻挠。”

皇帝的全面支持,意味着林奇获得了空前广阔的舞台和资源。

津门,这台早己上紧发条的机器,开始了更高强度的运转。“探索级”远航主力舰的建造全面提速,巨大的龙骨在船台上铺设,规模远超“破浪”级。工坊内,针对更大功率舰用蒸汽机的攻关日夜不停。水师学堂再次扩招,新的校舍拔地而起,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学子,怀着对海洋的憧憬,开始学习那些闻所未闻的知识。

整个津门,弥漫着一种开创历史的亢奋与紧迫。

然而,就在这片热火朝天之下,沈千悄无声息地送来了一份密报。

“阁老,我们监控的几个与谢家残存势力往来密切的东南海商,近日活动异常。他们似乎在暗中串联,并且……与南京都察院的某几位御史,以及户部个别司官,有过数次秘密接触。”

林奇看着密报,眼神锐利如刀,嘴角却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果然来了。先遣支队的成功,砸碎的不仅是朝堂上的质疑,更是旧有海贸利益格局的根基。那些被触动了命根的势力,如同受伤的野兽,绝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不敢再明着反对,便转而寻求在规则之内,在新的蛋糕分配中,夺回失去的一切,甚至不惜与朝中的保守势力、眼红的官员勾结。

海面上的风浪因巨舰的碾压而暂时平息,但水下,更隐蔽、更致命的暗流,正悄然形成新的漩涡。

(本章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