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决断力再次显现。一道旨意,大明王朝这台庞大的机器,开始为“消化丰收”而高效运转起来。
政策的效果,立竿见影。
当朝廷“保护价无限量收购”的告示贴遍各州县时,农民的恐慌情绪瞬间被抚平,取而代之的是狂喜和安心!粮食不愁卖了,而且价钱公道!
各地的“新粮品尝点”前排起长队,百姓们好奇地品尝着蒸土豆、烤红薯、玉米窝头,发现其味道竟出乎意料的美味,接受度大大提高。
官府的低息贷款和技术指导政策,吸引了不少有眼光的商人开始投资建厂,淀粉、粉条、玉米酒等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大量的新粮被运往各个水利工地,作为工钱发放,民夫们干劲十足,工程进度飞快。
一场原本可能导致市场崩溃、农民破产的经济危机,在林奇高超的宏观调控下,硬生生被扭转成了一次促进产业发展、夯实基础设施、惠及全民的经济盛宴!
国库的银钱虽然如流水般花出去,但换回的,是堆积如山的战略储备粮、是日益完善的水利道路、是蓬勃发展的新兴手工业、是天下百姓对朝廷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拥戴!
经此一役,林奇“经济国士”的形象彻底确立。他不仅懂医术、懂格物、懂农学,竟然还精通如此精妙的治国理财之道!
朝野上下,再无一人敢在经济策略上轻易质疑林奇。
然而,在这片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林奇却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和机遇。
这一日,他再次向朱元璋呈上一份奏疏。
“陛下,新粮推广,深加工兴起,商贸日益繁荣,各地物资金钱往来频繁。然,我大明现今货币,仍以铜钱、绢帛、白银为主,白银尤重,携带不便,且成色不一,折算繁琐,己难以满足大宗交易之需,更制约了远程贸易之发展。”
“臣恳请陛下,考虑进行‘货币改革’!”
“货币改革?”朱元璋再次被林奇超前的想法所吸引。
“正是。”林奇指着奏疏上的草图,“臣建议,由朝廷设立‘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统一规格、重量、成色之银币、铜币,甚至……可尝试发行以此庞大官仓粮食储备和国家信用为担保之‘粮票’或‘银票’,在一定范围内替代金银,方便流通,促进商贸!”
“此银行亦可经营存储、借贷之业务,低息借贷于民,促进生产,高息吸储,充实国库,调节经济……”
他初步勾勒出了现代银行的雏形和信用货币的概念!
朱元璋看着那奏疏,眼中光芒闪烁。他虽不能完全理解所有细节,但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又是一项足以改变国运的宏大构想!
“此事……关系重大,需从长计议。”朱元璋没有立刻答应,但也没有拒绝,“林爱卿,你可先拟个更详细的章程出来,待宝船队归来,看看海外番邦有无类似之法,再行定夺。”
林奇知道,货币改革牵涉更广,急不得。但他成功地在朱元璋心中种下了这颗种子。
经济的洪流,己然在他的引导下,开始奔腾向前。
而他也清楚,下一次的挑战,将来自于这洪流本身,以及那些被这洪流冲垮了原有财富堤坝的人。
【第五卷持续深化:林奇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成功化解粮食过剩危机,并初步提出货币改革与银行概念,展现其经济治国才能,将改革推向金融领域,利益格局再次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