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大明开局救张嫣 > 第77章 粮价暗涌掀波澜 南北困局待新策(第1页)

第77章 粮价暗涌掀波澜 南北困局待新策(第1页)

银行门口的挤兑长龙终于散去,《大明日报》的连续辟谣和朝廷税赋背书的强硬姿态,暂时稳住了金陵城内的金融恐慌。那几家联手抬息的钱庄,见最初的的风暴未能冲垮银行,也暂时收敛了锋芒,转入僵持观望,但高息揽储的牌子并未撤下,如同毒蛇蛰伏,随时可能再次吐出信子。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经济层面的攻击,从来不会仅限于单一领域。

入秋以来,江南各地的粮价开始出现不正常的波动。先是小幅缓慢攀升,继而涨势加快,尤其是在应天、苏州、松江等清丈试点府县及周边区域,米价较往年同期高出近三成,且仍有上涨趋势。

粮铺前开始出现排队抢购的人群,恐慌情绪从银钱蔓延到了饭碗。民间流言再起:

“听说了吗?朝廷清丈田亩,惹怒了地主老爷,人家不肯卖粮了!”

“何止!听说清丈之后就要加征粮赋,现在不囤点,明年就得饿肚子!”

“银行那边也不稳当,银子攥手里都发烫,不如换成粮食实在!”

各种版本的谣言交织在一起,将粮价上涨的缘由巧妙地引向朝廷的新政。

应天府尹的急报和户部的日常监测文书几乎同时送到了朱标的案头。

“先生,你看。”朱标将文书推给林奇,眉头紧锁,“粮价波动异常,绝非寻常年景波动。背后定然又有人兴风作浪。”

林奇快速浏览着数据,目光沉静:“殿下所料不差。清丈触及田亩根本,他们这是要掀动民生物资来施压。粮价一动,民心则乱,比银钱挤兑更凶险。”

“可否立刻平抑粮价?从常平仓调粮,打压市价?”朱标问道。

“可解一时之急。”林奇点头,但又摇头,“但若不能找到源头,堵住缺口,我们抛售多少,就可能被他们吃进多少,徒耗国储。需双管齐下。”

他分析道:“粮价飞涨,无非供需失衡。要么是真缺粮,要么是有人囤积居奇,制造短缺假象。江南乃鱼米之乡,去岁并无大灾,今秋亦是丰收在望,绝无缺粮之理。那么,答案只有一个:囤积。”

“他们想用粮食做武器,逼朝廷在清丈上让步。”朱标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

“正是。”林奇道,“臣建议:其一,请殿下立刻下令,周边非试点州县常平仓开仓,以略低于市价的价格向试点地区输粮售粮,先稳定市面,安抚民心。其二,请户部及‘血液锦衣卫’秘密彻查,究竟是哪些粮商在大量囤积,资金从何而来,粮仓位于何处。其三,严令各试点州县,清丈期间,严禁地主无故收回佃户田地或大幅提高租佣,防止他们借此逼农抗丈。”

“好!”朱标立刻采纳,“孤这便去办。此外,是否可请父皇下旨,严厉申饬囤积居奇者?”

林奇沉吟片刻:“陛下下旨申饬,自是应当,可造声势。然则,若能抓其现行,以国法制裁,效果更佳。我等需耐心,等待证据。”

应对策略迅速部署下去。常平仓的粮食陆续投入市场,粮价上涨的势头被暂时遏制,但依旧在高位徘徊,显然囤积者的实力非同小可。

**北疆军报又至。**

就在朱标和林奇忙于应对南方粮价风波时,兵部送来了最新的北疆军报。

军报称,边境局势依旧紧张。鞑靼部落虽未大规模犯边,但小股骚扰不断,且装备确有提升。更令人不安的是,夜不收捕捉到的零星信息显示,似乎有汉人模样的“匠师”在帮助部落首领训练步卒、指导修筑更坚固的营寨。大同总兵请求朝廷速调拨一批火器,尤其是适合防守的型号,加强边塞堡垒。

军报的最后,还附了一份来自燕王朱棣的例行奏报。朱棣在奏报中详细陈述了北平防务的巩固情况,并再次强调了北元威胁的严重性,其用语比以往更加急切,最后仍是惯例性地请求朝廷“多拨粮饷军械,以备不时之需”。

朱标将军报递给林奇,叹了口气:“北疆亦是不稳。索要军械粮饷的文书,几乎旬日便至。国库压力甚大。”

林奇仔细看着军报,特别是关于“汉人匠师”的描述,眉头微蹙。这与他之前收到的、关于江南商人活跃于北疆的密报隐隐呼应。

“殿下,”林奇放下军报,“北疆所需,关乎国防,不得不给。然则,给多少,如何给,需仔细斟酌。臣以为,火器可拨付一部分,但需派专员押运,并监督其使用,确保用于防务,而非它途。粮饷拨付,亦需与兵部、户部严格核对北平等地实际兵员耗用,按需拨付,避免虚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