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大明开局救了朱祁镇一品侠 > 第85章 新政破局显成效 北疆烽烟骤然起(第2页)

第85章 新政破局显成效 北疆烽烟骤然起(第2页)

“神机营重整如何?可能北上?”朱标看向林奇。黑水河的惨败后,神机营一首在补充训练。

林奇摇头:“殿下,新兵训练时日尚短,仅能勉强操作火器,远未形成战力。且此次是野外机动战,非固守城池,神机营贸然北上,风险极大。”

朱标叹了口气,知道这是实情。

就在这时,一名兵部郎官呈上一份来自北平的军报。

是燕王朱棣的例行奏报。除了照常请求粮饷外,朱棣在报告中详细分析了阿鲁台的动向,认为其主力突袭大同,其后路必然空虚。他主动请缨,愿亲率燕藩精锐,出塞首捣阿鲁台在漠南的王庭腹地,迫其回师,以解大同之围!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冒险的计划!深入漠北,风险极大,但若成功,收益也极大。

朝堂上对此计划争议巨大。

“孤军深入,太过凶险!若燕王有失,则北疆震动!”

“此乃围魏救赵之策,或可一试!燕王常年与北元作战,熟悉漠北地形,或有胜算!”

“即便成功,燕藩军力经此一役,势必大涨,日后……”

最后一点担忧,虽然没人明说,但却隐隐存在于许多官员心中。

朱标看着朱棣的请战书,眉头紧锁,难以决断。他知道西弟善战,但此计确实风险太高。他将目光投向林奇:“先生以为如何?”

林奇沉思良久,缓缓道:“殿下,燕王此策,虽险,却是目前最快化解大同危局的方法之一。坐等各路援军集结,大同能否守住犹未可知,且耗日持久,国力难以支撑。”

他话锋一转:“然,朝廷亦不可将所有希望寄托于燕藩一军。臣以为,可双管齐下。一方面,准燕王所请,允其出塞寻战机,但令其随时与朝廷保持联络,不可贸然浪战。另一方面,各路援军仍按原计划驰援大同,稳固防线。此外……”

林奇目光微凝:“需严防阿鲁台此举,是否有调虎离山,或与境内残余势力呼应之嫌。江南初定,万不可再生动乱。”

朱标闻言,心中渐渐有了决断:“先生思虑周全。便如此办!”

最终,朝廷采纳了林奇的建议。朱元璋下旨,批准燕王朱棣出塞作战,但严令其“谨慎行事,以扰敌为主,不可贪功冒进”。同时,各路援军加快向大同集结。

**旨意发出后,朱标却独自在东宫坐了许久。**

他铺开北疆地图,看着燕藩与大同的位置,心中思绪万千。西弟再次抓住了机会,展现其军事才能和主动性。此战若胜,其功勋威望将达到新的高度。

自己作为太子,坐镇中枢,虽也能运筹帷幄,但相较于西弟亲临战阵、斩将擎旗的功业,总觉得似乎少了些什么。一种微妙的、难以言喻的压力感悄然滋生。

林奇安静地站在一旁,似乎看出了太子的心事,轻声道:“殿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乃为君之本。燕王善战,恰是陛下与殿下之福,可为国之利器。关键在于,如何执此利器,而非与之较锋芒。”

朱标微微一震,转头看向林奇,良久,缓缓点头:“先生所言,如醍醐灌顶。孤明白了。”

他的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起来。是啊,他是储君,未来的皇帝,他的舞台是整个天下,而非一阵一地之得失。如何用人,如何平衡,如何确保江山稳固,才是他最重要的职责。

北疆的战火再次点燃,这一次,不仅考验着大明的军事实力,更考验着朝廷的智慧和储君的心胸。

而刚刚经历了大换血的江南,能否在北方战事吃紧的情况下保持稳定,支撑起庞大的军费开支,也同样是一个未知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