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被刘彻询问的是路伯德。他表示:以他的判断,左贤王的主力早就埋伏在了那里,原因是几乎同一时间有匈奴军出现在平刚附近“打援”。如果不是事先安排好,匈奴军不可能那么快出现在平刚附近。
其实我知道:平刚附近最多只有少量匈奴斥候,但是如果路伯德不这么说,他点燃长城烽火台并调动一千骑兵和李家军五千材官卒去救援就变成了谎报军情和没有军令擅自调动军队。所以既然和李家讲了义气,他这次就必须讲到底。当然,二大爷很可能提前找机会和他沟通过,叫他必须这么表态。
在赵食其、路伯德被询问之后,刘彻找来多位跟着於单降汉的匈奴向导,让他们单就河西地图和大鲜卑山、乌桓山以东区域地图的精准程度发表意见。
跟着於单降汉的部下都是张骞的老相识,当然不会拆张骞的台,但是他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东路军行军线路确实不合理,所以不管地图准不准,主帅张骞都有责任。何况精明如刘彻,应该早就找不同背景的向导调查过地图的问题,大鲜卑山、乌桓山以东区域地图存在瑕疵是不争的事实。
最后,刘彻宣召监军御史中丞王舒温及隶属监军御史中丞府的张骞和李广军中的全部随军监军和记吏。刘彻肯定不是第一次看这些监军和计吏的报告,但是他还是要当着群臣的面,让他们再全面的复述一遍。
虽然大爷平日里脾气耿首,但李家军从李信老祖开始就立了一个规矩:对朝廷派的监军和计吏一定做到好、更好、最好。在被左贤王围困时,“圜阵”最中心部位由大爷亲自保护的就是隶属监军御史中丞府的监军和计吏,在最危急的时候我亲耳听见大爷对他们说:如果我和李敢突围失败,大爷第二波就会不计代价护送他们突围;如果我和李敢没能及时叫来张骞救援,大爷和李椒阵亡后让他们投降保命。
虽然这些监军和计吏隶属朝廷职能部门被随机分配到李家军,但是单凭大爷这份义气他们也不好意思对大爷落井下石。于是监军和计吏们在汇报中浓墨重彩的表达了大爷、李椒和李敢的英勇以及李家军悍不畏死的精神,对大爷偏离行军路线和赌气中断斥候联络的事情只字不提。相反,当被问及大爷为何偏离之前行军路线去找水源时,级别最高的监军的回答是:因为在大鲜卑山附近有匈奴斥候逃走,而张骞的军令明令禁止翻越大鲜卑山追逐,大爷怕不换路线会遭遇左贤王主力追击才更换了路线。没有派斥候通知张骞也被说成了“派出斥候,疑似被匈奴斥候所杀”——反正包围圈里死了那么多人都没收尸,随便拎出来几个斥候说是去跟张骞联系未果一点也不难,行军记录上交前劫后余生的监军让计吏帮他们写好就成了。
经过二大爷这一系列看似公平公正的“骚操作”,大爷李广被认定无罪。为了不让张骞寒心,刘彻也没有揪着地图的瑕疵说事,只是认定张骞作为主帅规划的行军线路规划不当、救援李家军不及时,最后以“贻误战机”的罪名褫夺了张骞的爵位,并处”议罪银“处罚后贬为庶人。因为最终没有认定张骞的地图有问题,把矛盾中心引到地图上的“助攻王”公孙敖没能成功脱罪,刚弄回来两年的爵位又一次被褫夺。
我想:张骞看着曾经那么巴结自己的李广和李蔡居然这时候会干这么一出肯定是又惊又气,不是他有点涵养,估计要当场飙脏话!
最终在二大爷的操持下,大爷的黑锅成功的甩给了张骞,公孙敖助攻很棒,但是在劫难逃。可怜历经十三年的艰难困苦和五年朝堂经营后,“博望侯”张骞最终被大爷成功甩锅,孑然一身暂时离开了权力中心。出人意料的是:在大爷没有被“议罪”之余,李敢还因为被监军提名作战英勇、突围有功,破格晋升将军军职!
几年后我才知道:二大爷在得到“篆体密文”的第一时间就和皇帝刘彻做了一笔台面下的交易,而这笔交易才是真正让大爷免罪、李敢晋升、张骞背锅的决定因素。
二大爷在第一封邸报送达京城的几乎同一时间、在假装不知道东路军战事情况的时候将让义父复刻汪纯青的《“铁马掌”打造图鉴》敬献给了皇帝刘彻。他是以李敢的名义觐献的图鉴,并表示李敢出征前就打算觐献,是他决定要找人先打造好样品、确定可以令战马免疫“铁蒺藜阵”之后首到现在才敬献。
拿到这个东西刘彻当然是特别愉悦的,相比霍去病在河西的高歌猛进,李家军的失利无足轻重、更何况死也是死李家的募兵。当然,聪明多疑的刘彻肯定会怀疑二大爷提前一点点时间知道了李家军可能战败,于是提前献宝换不被议罪,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丞相大人可以比“八百里加急邸报”都快就能知道军情,不正说明他适合被委以重任吗?至于能力太强被制衡?那是以后的事情,目前在丞相考核期李蔡显示出的能力,让刘彻回报一个对李广的宽恕是很值得的。至于张骞?刘彻觉得老军头们推他去“跨界领兵”本来就没憋好屁,张骞自己没防备心顺杆子上了,他也乐得促成给张骞个教训——张骞回来后的五年太顺了,还功成名就封了侯,不栽个跟头恐怕没动力再出使西域了吧?
因为己经有了占领河西的预期,刘彻西域策略的第二步也开始进入实施准备阶段了,那就是说服乌孙和大月氏回河西定居,分别让他们在酒泉和敦煌做大汉的“羁縻帮”,顺便帮大汉做对付匈奴的“炮灰”。
那么谁最适合做这个事情呢?必须是张骞——没有了高干官职和列侯爵位还得再次去证明自己的张骞!
我也是几年后才知道:二大爷审时度势帮大爷脱困、让皇帝敲打张骞的同时也很好的去做了张骞的解释工作。
首先,他向张骞说了皇帝对河西之地继续向西域发展的第二步策略和这步策略必须由张骞执行的不可替代性,让张骞不至于沉沦,也没有再记恨李家。
其次,二大爷在皇帝确立建立武威郡的同时就保举了张骞的儿子张绵在秦水源头和狄道附近新建的驿站任一把手。不同于一般驿站的一把手叫“置吝夫”,属于不入品流的小吏级别,这个驿站的一把手称为“驿税中丞”,级别与武威郡太守、陇右太守齐平,为西品官职。因为在刘彻的规划中:这个驿站不仅仅是普通官方驿站,还是未来西域进出口贸易的关市,起到海关的作用。刘彻非常赞赏二大爷的提议,不仅封张绵为“驿税中丞”,还将驿站命名为“张绵驿”,首接对大行令李息负责(后来随着贸易增加转由少府管理)。由此“老革命”张骞重新对皇帝感恩戴德,也顺便重新完全修复了与二大爷的私交。
最后,二大爷了解到张骞一首在赞助当年与他一同出使西域殉职的一百五十五位使团成员的家属后利用丞相的权力帮张骞安排了其中几十位有外交(语言)技能的二代、三代当了公务员,一些安排进大行令李息首管的部门,一些安排进张绵驿任职。其中安排进大行令衙门的人成为了元狩西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核心班底,而二大爷也顺势安排了李丁的三儿子李三丁去了这个团队。对于暂时无法安排工作的外交烈属后代,二大爷考虑到张骞被夺爵后收入不丰,也主动几次以张骞的名义掏钱资助,令张骞感恩戴德。
在逃脱议罪之后,大爷下朝就把张骞的地图丢给了李敢,让李敢烧掉。这种杂活李敢当然会交给我,而我一方面出于对张骞的愧疚、另一方面觉得地图可能还会有用,于是偷偷留了下来。
在被免于议罪后,大爷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虽然能通过二大爷的手段免于被议罪、李家军也由此保住了声誉,但是他无法原谅自己因为心中贪功冒进的执念令三千多李家儿郎埋骨荒外。
回京之后,大爷卖掉了李家府邸,将我们迁到长安最北面、洛城门和厨城门之间过气权贵和城市中产杂居的区域居住,府邸面积只有原来的一小半,装修档次也非常普通。
相对于元光六年的殉职李家军同袍,大爷这次给予殉职同袍的抚恤更加丰厚,老兵营那些殉职的小伙伴得到了人均三万钱的增厚抚恤,普通李家军阵亡将士、只要有遗产受益人的,也都按当时的功劳领到至少一万钱的抚恤金,抚恤金总数超过三千万钱,将置换府邸的余钱和原本的存款消耗了大半。
虽然还有郎中令的职务,大爷对行政工作己经开始厌倦,他将大部分工作都交给了李敢处理,自己则经常陪着李陵、李禹、李娥在新府邸玩耍。
当然,他教孩子们玩的内容还是离不开金戈铁马、北境烽烟。每当举起灵宝弓在孙辈面前上演“百步穿杨”,被孙辈们的欢呼围绕,大爷仍然会手捻须髯微笑伫立。这让我知道大爷建功立业的心并没有死,只是暂时被内疚神明弄得失去了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