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崩溃,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其连锁反应,迅速地,以一种摧枯拉朽的方式,席卷了整个日伪占领区。
最先感受到这股寒流的,是汪伪政府的各个部门。
中储券,一夜之间,变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废纸。
这意味着,汪伪政府的财政,彻底破产了。
他们收上来的税,是一堆废纸。
他们发下去的军饷和工资,是一堆废纸。
他们用来维持统治的,最基础的经济循环,被陈默,用一种釜底抽薪的方式,彻底斩断了。
汪伪政府的军工生产计划,首当其冲,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他们原计划,在今年年初,通过与德国的秘密协议,从德国,订购一批,用于生产7。92毫米毛瑟步枪弹和各式炮弹的,最先进的精密机床,和一批急需的化工原料。
这批设备和原料,是他们建立自己独立的军事工业体系的,核心基石。
然而,合同的签订,需要支付,至少三百万美元的,硬通货作为定金。
而现在,汪伪政府的金库,在经历了那场史无前例的挤兑风波之后,别说是三百万美元,恐怕连三十万美元,都拿不出来了。
德国方面,在迟迟收不到定金,又听闻了上海金融市场崩溃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单方面,取消了这份合同。
汪伪政府,那个想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摆脱对日本主子完全依赖的春秋大梦,就这样,在娘胎里,就宣告了破产。
紧接着,崩溃的浪潮,蔓延到了整个社会层面。
占领区的经济,陷入了巨大的,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
物价,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日三涨。
一袋大米的价格,在短短三天之内,就从原来的十块中储券,暴涨到了一万块。
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所有的商铺,都拒绝接受这种己经信用破产的废纸。
交易,退回到了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状态。
一根金条,可以换一车粮食。
一块银元,可以换几匹布。
而那些,手里只有中储券的,普通的市民,则在一夜之间,从所谓的“良民”,变成了赤贫的,饥寒交迫的难民。
当生存,都成了问题的时候。
所谓的“大东亚共荣”,所谓的“和平建国”,都成了一个,无比可笑的,血淋淋的笑话。
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各种形式的反抗活动,开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层出不穷地,上演。
抢米店,砸商铺,甚至,有饿疯了的市民,开始冲击伪政府的派出所和粮仓。
整个上海,陷入了一片,混乱的,无政府的边缘。
而梅机关的新任负责人,井上雄彦,他那套,引以为傲的“铁血净化”理论,在这场,由经济崩溃引发的,全民性的生存危机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和,可笑。
他可以抓捕“抗日分子”,可以枪毙“嫌疑人”。
但他总不能,把全上海几百万,为了活下去而挣扎的市民,全都抓起来,全都枪毙掉吧?
他焦头烂额,焦头烂-额。
他被迫,将梅机关,和76号的大部分精锐力量,都从原来的,清剿反日势力的任务中,抽调出来,投入到了,维持城市最基本的治安,和镇压此起彼伏的民众暴动的,无底洞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