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
九月的H市,空气中依然弥漫着夏天的余热,湿润中略带闷热,典型的南方气候特色。
九点整,林彻踩着上班点回到富源证券的办公室,但是此时的研究中心办公室里依然空无一人——她是头一个到的。其他部门也差不多,到处都静悄悄,甚至有些办公室还黑着灯。
入职两个月,林彻对这一切早已习以为常。
很快,研究中心的行政助理吴小宁也到了。两人默契地打个招呼,就开始各自忙碌。
小宁皮肤白皙、个子不高,有一对甜美的小酒窝,是个热情活泼的姑娘。她大专毕业就在富源工作,年纪虽然和林彻差不多,工龄却已很长,她认识公司里几乎每一个同事,对各种八卦更是了如指掌。
林彻入职第一天,就是小宁带着办理各项入职手续,两人一见如故。小宁一向仰慕学霸,与林彻接触后发现她温和又低调,心里又更添几分喜欢。她天生自来熟,每天午休自告奋勇带着林彻吃遍公司周围的美食。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林彻发现小宁看似八面玲珑,实则待人真诚,是个值得信任的朋友,两人就愈发投契。
九点十分,研究中心经理李修平和高级研究员郑砺一起到了。他俩住得近,郑砺几乎每天都搭李修平的顺风车。
李修平中等身材,才35岁头发就开始稀疏。他面相敦和,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身上永远是白衬衣加西裤,西服外套则挽在手里。他见林彻已经在电脑前埋头工作,眼里闪过一丝赞许:“小林,又这么早!”
林彻抬头刚应一句:“博士,早!”见他已经拐进他的办公室里。
李修平进入富源之前是H市理工大学的化学博士,所以大家都尊称他“博士”。证券行业里优秀的行业分析师,要么是曾经在该行业浸泡多年的老行尊,要么就是出自该领域的高级研发人员,博士就是后者。
和博士一起回来的郑砺,工位就在林彻旁边,她走到桌前放下手袋,一声“早!”算是跟林彻和小宁都打过招呼,不冷不热,例行公事,然后就拿起杯子去茶水间冲咖啡。
林彻却不由得多看她一眼,嗯,她今天有点不一样:一袭宝蓝色丝质衬衣,质地考究,轻盈优雅;下搭剪裁精良的黑色高腰微喇长裤,闪耀着暗哑的金属光泽。全身上下并没有什么夸张的设计元素,却充满低调的奢华,穿在高挑瘦削的她身上,竟让人挪不开眼。旁边的小宁直接“哇”出了声。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九点半,各部门的员工都陆续到齐,整个富源证券才算是真正“醒”过来,毕竟,九点半,股市开市。不错,富源证券的绝大部分员工,都是跟随股市的开市时间上班的。
与华金证券事事争第一、人人卷到死的氛围截然不同,富源证券这里主打一个“和谐共存”。
富源证券是由H市国有海宁集团绝对控股的证券公司,而海宁集团则是H市财政局独资的国有集团,这样算起来,富源就是H市市政府的嫡系部队,因此拥有H市最多最好的营业网点,也是H市国有企业上市的默认承销商。此时又正逢牛市,富源的经纪和自营两大业务几乎是天天坐着收钱,因此公司里上上下下都是一片无为而治的和谐局面。
林彻一来就听小宁说,在富源,员工公私兼顾在上班时间炒私股并不算什么大事,领导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特别是现在大势看好,本职工作也没什么可操心的,大家的注意力就更加放在看行情上。除了上班时间跟股市开市看齐,有什么会议要开,大家都默契地放在早上十点以后——毕竟开市三十分钟的黄金操作期得要留出来;或者就索性放在下午收市后再开——但是必须严格控制会议长度,可千万不能耽误五点半下班。
研究中心今天的部门例会正是安排在十点,而且博士在通知邮件里特别说明,会议主题是讨论参加南方证券交易所论文比赛事宜,有意参赛的研究员才需要来开会。
结果到正式开会的时候,偌大的会议室里只有博士、郑砺、林彻和做会议纪要的小宁。
虽说是部门例会,却没有根据工作计划汇报工作进展的流程,因为——研究中心根本就没有什么工作计划。林彻想到这里,不由得有点想念工作流程严谨有致的华金证券研究部。
在华金证券,研究部绝对是举足轻重的部门,它不但为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其研究能力也堪称业界翘楚,所发布的宏观经济分析准确透彻,见解独到,在行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是同行和机构研判大市时必须参考的风向标,甚至已经成为华金的门面担当——华金的业务部门去拜访客户,无需准备其他礼物,只需奉上一本华金研究部最新出版的精装版《华金研究年度集萃》就已诚意满满。
然而在地方性小券商富源证券这里,研究中心的江湖地位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富源证券的主营业务——经纪、自营和投行——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甚至光是靠天已经吃撑,管理层和业务部门自认做决策轻松得很,实在无需研究中心多此一举提供支持。
因此,研究中心的境地就十分尴尬:行业研究团队写的行业研究报告无人问津,行业研究员们却依然必须天天在外跑,是因为必须把调研预算花完,最好能够花超,才能保证第二年的预算增长至少与通胀持平;而宏观研究团队的研究员,总共也就那么两三杆枪,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帮公司领导写写需要有点技术含量的发言稿,以及参加南方交易所每年举办的竞赛,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研究中心就这样日渐式微,之所以还没被关闭,是因为还有一项非常突出的剩余价值——安置关系户。作为市政府的嫡系企业,富源证券自然是有义务要帮上级领导解决实际问题的。于是,研究中心里多的是各种关系拜托过来的毕业生,无论专业对口的、不对口的,都往这里塞,毕竟,这里没有业绩压力,轻松自在,符合很多人的胃口。
小宁在给林彻八卦研究中心里的关系户的背景的时候,很不好意思地告诉林彻,其实她自己也是早期的关系户之一,全凭她哥哥在财政局里的关系才得以进入研究中心。但她随后就为自己正名:“但我这些年来非常上进,早就成为研究中心里名副其实的核心力量!”林彻看着小宁较真的样子,想起她在行政工作之余认真准备证券从业员资格考试,真的比很多挂着研究员头衔的关系户强太多,真诚地赞同:“嗯,我也觉得是!”
博士身为主管,应对这一切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化繁为简,完全抛弃工作计划那一套。他对下属的要求从来只有一句:“为了不浪费你们自己的时间,为了不要对不起你们自己,请你们好好工作。”至于做什么工作,每个人可自行决定。毕竟对于那些关系户,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都形同虚设,他就算想提工作要求也是白费力气,还无谓地得罪人;而那些真正想做事的人,他们本身已足够自驱,他也不必多言。
其实刚来没不久,林彻就看清楚了富源和研究中心的真实状况。起初决定回到南方,她为了让自己打起精神,给这个选择找了很多理由,例如南方开放早,市场自由度高,竞争的空间会更大等等,虽然明知这些说法都浮在半空经不起推敲,但是有希望总比没有强。而现在一切真正落地,变成每天不得不面对的一地鸡毛,那种感觉,就好像起初自己吹起个色彩斑斓的肥皂泡,被现实轻轻一戳就炸了,星星点点溅了她一脸。
她还陷入这种冰冷却清醒的认知中没有回过神,博士便来找她谈心:“我知道你最担心的就是待在这么烂的公司会浪费时间,但是第一,在研究中心,你的时间完全由你自己支配,是否浪费时间完全是你自己的决定;第二,在这么烂的公司里,你会见识到在公司运营中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换个角度看,这些都是最宝贵的经验;第三,在职场中,除了工作,还有人情,还有关系,这些都是事情能否做成的关键,富源虽然烂,但在这些方面,你也许能比在别处学到更多。”
不能不说,他的话的确有几分道理。
最后,林彻决定留下来。博士的话虽然起到一些作用,但她的决定更多是被形势所迫。如果要离开,眼下她的选项并不多,刚入职一个公司就匆忙离开,不但不能给履历增添分量,反而成为下一次求职的障碍——会被质疑没有长期工作的诚意。所以更明智的选择只能是,以十二分的耐心继续待在富源,骑牛找马。至于到底如何能够走到那光辉的未来,她决定先用鸡汤续命——这世上不会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此刻坐在会议室里,博士正直入主题地讲解南交所的比赛细则,林彻心想,整个研究中心,也就只有她和郑砺,算得上是博士所期望的那些“真正想做事的人”吧,嘴边不由浮起一个自嘲的笑。
“郑砺,这个比赛的选题,你有具体的想法了吗?”郑砺两年前从H市Z大硕士毕业后入司,现在已经是资深研究员。在林彻进来之前,她一直是博士最器重的爱将,博士很自然地先问她的想法。
“嗯,我已经考虑好,打算写公司治理方面的主题。”郑砺回应很积极,一看就是早有准备。在这个公司里,她与大部分人都保持距离,但对博士却从来都态度殷勤。她入司两年,连年晋升,千里马对伯乐,态度当然是不同的。
“噢?林彻的硕士论文正好是公司治理方向,你俩这次不如一起合作?”博士的考虑不无道理,富源的研究力量一向薄弱,参加南交所这个比赛好几次,次次吃白果。如果把中心里最中坚的研究力量集中在一起,也许还能有些许胜算。
“博士!”郑砺和林彻几乎同时呼唤博士,小宁吓一跳,抬头一看,两人都把拒绝写在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