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轻拍她后背安抚,“再等两个月就熬出头了,乡试结束就能回鄯州了。”
方菱拿帕子擦了擦眼泪继续往下看,儿子青澜今年开始开蒙了,小家伙过完年六岁了,到了该读书的年纪,如今能识一百多个字。
信的最末尾就是他用生疏的笔迹写的几个字:“阿母何时归家,孩儿好相您。”想字还写错了。
方菱捂着嘴又哭又笑,这孩子真是长大了,自己走的时候还尿床呢,一眨眼都会写字了。
看完信便把陈光叫了过来,让他去一趟莱州寻那个治咳疾的郎中开一副药方子,女儿的病是大事可不能落下病根。
陈光一个人骑马过去脚程快,十来日差不多就能到,拿了方子直接要驿夫送到鄯州。
另一封信是陈容写的,主要是来报喜的,林秋六月十八又生了个孩子,算算日子是去年十月份怀上的。
这次生产很顺利,没怎么受罪就生出来了,五斤六两是个大胖小子。
从信上就能看出陈容有多高兴,她自己因为生了两个哥儿,受了婆家十多年的白眼,长时间的压迫让她产生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如今看着儿子终于生了小子,心里可算是舒了口气,至少林秋不会再经历自己相同的命运。
信上说离着远,满月酒就别回去了,等秋天青岩和青淮考中举人回家的时候再见面。
说完林秋的事又提起林穗,询问他在府城现在过的怎么样?
陈容最惦记的就是老二,发生了那样的事自己什么忙都帮不上,幸好有大嫂一家。
信上嘱咐他在这边听李氏和王瑛的话,不要给他们添麻烦,手脚勤快些多帮着干点活。若是住的不习惯就早早回来,家里给他留了房间。
最后还托付王瑛帮忙在府城留意有没有合适的人家,替林穗说门亲事。
晚上林穗从铺子里回来,看完信红了眼睛,出来这么久他何尝不想念家里人。
小麦估计都快把他忘了吧,没想到大哥又生了一个,之前都没听他提起怀孕。估摸着那会自己刚被打小产,大哥怕说出来惹得他难受。
不过林穗不打算回县城了,出来见了世面才知道哥儿不必非得在家相夫教子,有不少人都出来做生意呢。
就拿府城来说,四五家成衣铺子的老板都是哥儿和女子,根本没人敢看轻。
林穗想着自己多攒点钱,以后有能力也开间铺面,倒时把娘亲和哥哥、哥夫接过来住。
陈容虽然说不用回去了,但礼数不能少,趁着休沐日王瑛和陈青岩商量了一下,二人决定比着小麦满月礼也小侄子给准备了一份。
王瑛还买了两匹颜色鲜亮的绸布,这布料柔软拿去给孩子做衣服最舒服,让林秋给两个小外甥做新衣服穿。
林穗也将自己攒的钱拿出了十贯换成银子一并让人送了回去。
*
七月中旬。
新房这边收拾的差不多了,有陈伯帮忙看着王瑛放心。
这几天过来看过一次,院子里已经清理干净,地上有碎了的砖块都换成了新的。
八口海缸没动,只把里面的水和泥淘洗了一遍,王瑛打算过段时间买几段藕埋进去,等明年春天就能开出新的荷花了。
房子上的瓦片换了不少,房梁和柱子都刷了一遍漆,防蛀防腐。
屋子里也新刷了白灰,虽不如现代墙面那般细腻,但也都是干干净净看着就亮堂。
新房这边除了堂屋有套红木家具,其他屋子都没有。
王瑛干脆把住的卧房都盘成火炕,只有几间客房定做了木头床。
其他的家具像五斗柜、炕柜、梳妆台等等都得重新打,王瑛找到给青芸定做嫁妆的木工坊一并定做,前后花了八十多贯。
再有十多天差不多就能完工,倒时挑个好日子搬过来。
立了秋,冰铺子的生意渐渐淡了下来。
白日里王瑛偶尔过去一次,平日大部分时间都是林穗自己看铺面。
他一个小郎经常一人在铺子里,长得好看又面嫩,不免惹得人惦记上。
斜对门的香烛铺子老板姓魏,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这人没事就来铺子里串门,一坐就是大半头。
刚开始林穗客气的招呼他,每次来都沏茶水,结果这人蹬鼻子上脸,今天竟然打听起林穗的婚事来。
“怎么一直没见过你家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