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街头巷尾,茶楼酒肆热议的焦点。
“听说了吗?秦王殿下要招人啦!说是要搞个什么……‘国营商号’?”
“国营商号?这是个啥新鲜玩意儿?从来没听过啊!是官府新设的衙门吗?可听着又不像啊……”
“嗨!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听我一个外甥说,这国营商号是秦王殿下奉了皇命专门建立的,不归六部管,专营那琉璃生意!”
“琉璃?我的老天爷!那得是多大买卖?”
“听说秦王殿下得了秘法,能烧出那种透明如水、毫无杂质的琉璃!”
“这要是敞开了卖,金山银山都换不来啊!”
类似的对话,在长安城的各个角落上演着。
普通百姓顶多看个热闹,茶余饭后谈资。
但对于另外两个群体而言,这个消息带来的震动和冲击,则截然不同。
一是非富即贵的巨贾和大商号的主事人们。
“秦王殿下……真是好大的手笔!国营商号,皇室专营……这是要将琉璃之利,尽收囊中啊!”
“何止是收利!那日殿下所示的管理之法,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若能学到一二,何愁家业不兴啊?”
“此番某家一定要推荐子弟前去,若能侥幸入选,便是天大的造化!”
“……”
整个长安商界,都因秦王这道招贤令而暗流涌动。
各大世家、商号,都在紧急物色合适人选,准备在三日后搏一个前程。
而与商贾们的热切相比,长安的士林清流和部分守旧的官员,则更多的是不解、非议、鄙夷。
“秦王殿下不研读圣贤书,不理政务,反而大张旗鼓,要招揽什么商贾之才,去经营什么琉璃作坊?真是……真是有失体统!”
“哼!士农工商,商为末流!秦王身为天潢贵胄,却自降身份,与贱业之徒为伍,行那锱铢必较之事,岂不令天下人耻笑?”
“听闻那日还在王府召见了一众商人,简首是……斯文扫地!”
“秦王虽有诗才,然于此等经济庶务,怕是受了小人蛊惑,玩物丧志啊!”
清流们无法理解,一位文采惊艳的亲王,为何会对“商事”如此热衷。
这完全背离了他们心目中“贤王”的形象。
按照他们的想法,秦王殿下不应该钻研经史子集,谈论治国安邦吗?
经什么商啊!
玩物丧志!
玩物丧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