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李恪并未放过长孙无忌,反而趁热打铁,抛出了另一个重磅炸弹:
“复式记账法,乃事后核算、明察秋毫之眼。”
“然,治大国如烹小鲜,经商亦如用兵!”
“岂能只有事后查验,而无事前之谋划?”
李恪顿了顿,道:
“故而!”
“儿臣这《商号治理增效手册》中之第二条核心要义,便是预算制度!”
预算?
李世民和殿内群臣面面相觑,若有所思。
预算这个词对他们来说,不算完全陌生,朝廷每年也要做度支计划。
但他们理解的“预算”,更多是一个粗略的花钱计划,或税收预估。
“儿臣所言预算制度,绝非诸位叔伯所想之简单的‘花钱计划’。”
李恪摇头道:“它是一套完整的、缜密的、环环相扣的管理系统!”
“其核心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三句话: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考核!”
“三位一体,形成闭环!”
“事前规划!”
李恪伸出一根手指:“在每个工程或某个时间段之初,各部门根据过往经验、市场预测、生产计划!”
“详细编制下一阶段的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
“收入预算需明确来源,玻璃杯预计售出多少?琉璃屏风能卖几架?售价几何?”
“支出预算则需细化到每一项:采购多少河沙、碱粉?支付工匠多少薪俸?窑炉维护需多少银钱?甚至笔墨纸砚耗费几何?”
“收入、支出,皆需列出明细,上报核准!”
这话一出,房玄龄再次眼神发亮,茅塞顿开。
长孙无忌等人则微微蹙眉,觉得太过繁琐。
“然……预算绝非报完,便束之高阁!”
李恪伸出第二根手指,语气加重:“重中之重,在于……事中控制!”
“预算核准后,便是铁律!所有开支,必须严格按照预算项目与金额执行!”
“超支?”
“需另行申请,说明缘由,经严格审批!”
“结余?”
“亦需说明!”
“如此一来,每一文钱的流出都在计划与控制之内,避免了随意开支、滥用公款!”
“若发现某项支出连续远超或远低于预算,则需立刻排查原因,是预算不准?还是其中有鬼?”
听了“事中控制”的概念,李世民不自觉地坐首了身体,眼中精光爆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