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穿越抗联三十几个人起家 > 第81章 北上巴彦(第2页)

第81章 北上巴彦(第2页)

李文远和王惠民走在队伍前头,不时用指南针校正方向。

他们的目标明确:尽快到达十三堡密营,让赵政委安心养伤,然后队伍继续向西,进入巴彦地区,寻找正在那里开拓根据地、准备西征的赵司令的主力部队!

时值七月,东北的山林虽不像关内那般酷暑难当,但潮湿闷热,尤其是蚊虫蠓虻,肆虐成灾。行军途中,战士们几乎无人能免,脸上、脖子上、手臂上都被叮起一个个红肿的包,奇痒难忍。

汗水浸过,更是刺痒钻心。但没有人抱怨,更没有人在意,至多随手拍死一只吸饱了血的蚊子,用草木灰或者口水随意抹一下,便继续赶路。与随时可能遭遇的敌人和饥饿相比,蚊虫的叮咬几乎成了无足轻重的小麻烦。

经过一天两夜的艰苦行军,躲避了几次小股敌人的巡逻队,队伍终于安全抵达了位于大泥河北十三堡的一处隐蔽密营。

所谓的密营,不过是利用天然山洞、地窨子(半地穴式窝棚)和简陋木屋组成的临时栖息地,条件极其艰苦。但对于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营救和长途跋涉的众人来说,这里就是最安全的港湾。

战士们终于可以真正放松下来,休息一两天,恢复透支的体力。伤口需要重新清洗包扎,磨破的草鞋需要修补,更重要的是,紧绷的神经可以稍稍舒缓。

李文远看着游击队的同志们,他们大多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很多人的军装己经破烂得看不出原色,补丁摞着补丁。食物更是匮乏,主要是野菜、杂粮饼子和偶尔猎到的野味,看不到多少油腥。

“不能再让同志们饿肚子了。”李文远心里想着,找了个借口离开片刻,回来时手里己经拎着两个沉甸甸的大麻袋。

“同志们!咱们今天改善伙食!”李文远笑着喊道,打开了麻袋——里面是白花花的大米和雪白的精白面!

“嚯!”

“大米白面!”

战士们一下子围了过来,眼睛里闪烁着惊喜的光芒。这些最基础的粮食,对于他们来说己是难得的美味珍馐。

光有粮食还不够,生火做饭烟柱太大,容易暴露目标。李文远二话不说,又掏出一把现代工兵锹,选了个背风隐蔽的地方,熟练地开始挖掘。

他挖的不是普通的灶坑,而是防空的“无烟灶”(也叫散烟灶)。如今第三军和第六军的很多同志都己经掌握。

先挖一个主灶坑,然后在侧面挖一条曲折的散烟道,散烟道尽头用树枝、草皮伪装覆盖,让烟雾在地面下分散弥漫,极大减少可见烟柱。

游击队的同志们都是老山林了,一看就懂,甚至举一反三。

“嘿!这法子好!比咱们以前挖的散烟坑更利索!”

“李同志,这锹也好使!比咱们的铁镐快多了!”

几个战士立刻上前接手,他们常年野外生存,操作起来甚至比李文远更熟练、更因地制宜。很快,几个高效隐蔽的无烟灶就挖好了。

清澈的山泉水倒入锅里,白米下锅,很快散发出的米香。另一口锅里,有手艺好的战士用白面加上一点点宝贵的盐,揉捏着,准备做疙瘩汤或者贴饼子。

密营里难得地充满了粮食的香气和战士们轻松的笑语。虽然依然要警惕,虽然环境依然艰苦,但这一顿实实在在的米饭和白面食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温暖了每个人的胃和心。

李文远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带来的不仅仅是粮食,更是一份希望和坚持下去的力量。而抗联战士们在极端困境下所展现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再一次深深打动了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