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抗日联穿越 > 第25章 要搞个外国身份(第1页)

第25章 要搞个外国身份(第1页)

回到现实世界,李文远看着空间里那堆沉甸甸的金条,兴奋之余也感到压力巨大。赵军长他们起获的这批黄金数量不少,但要想武装一支不断扩大的军队,达到人手一枪甚至加强火力,依然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好枪和子弹的价格实在太高了。

临走前赵军长的话言犹在耳:“文远啊,不用追求像你带来的那种冲锋枪(波波沙)那么好的家伙。那玩意儿火力是猛,可子弹消耗起来也太吓人了,咱们的家底供不起。能弄到些‘辽十三’、‘汉阳造’之类的步枪就很好,可靠、子弹也好补充。我们现在最缺的是炮!哪怕是迫击炮、步兵炮都行!有了炮,拔鬼子炮楼、打据点就容易多了!当然,我们也缺会打炮的兵,运输更是大问题……”

这番话让李文远心里苦笑。“辽十三”、“汉阳造”?这些老古董在国内早就被淘汰了,除了博物馆和少数收藏家手里,他上哪儿去批量搞?难道真要去挖抗战遗址?效率低不说,风险也极大。

再次去找大毛的柴德洛夫?那家伙倒是能搞到SKS甚至AK,但价格贵得离谱,这点钱估计都买不了啥,就花的毛干爪净了。波波沙确实相对便宜,毕竟这玩意儿在二战期间生产了超过六百万支,库存量巨大,东大建国后仿制的50式冲锋枪更是装备了很长时间,理论上应该也有存货。

但正如赵军长所说,它的弹药消耗是个无底洞,对于后勤薄弱的他们来说,可能并非最优选择。再说李文远注意到现在的很多战士,还是穿着兽皮做的‘鞋’,几个绳子一绑能裹住脚就算鞋了。

“必须找到一个稳定、量大、且价格相对便宜的武器来源……”李文远陷入了沉思。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之前那种蚂蚁搬家的做法,长期下去容易引人怀疑,尤其是当交易量增大后。

“需要一个更‘合理’的身份作为掩护……”他的目光在世界地图上游移,最终定格在了中东地区。

更具体地说,是那个被网友戏称为“中东最后爷们国”、“反M斗士”的国家。这个国家常年处于战争状态和制裁之下,对各类武器,尤其是皮实耐用、价格低廉的苏式俄式装备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且,据说他们与东大关系还算不错,在某些领域甚至有合作。

想办法弄到一个该国的官方或半官方身份,比如“国F部采购顾问”、“某民兵组织代表”之类的。这样可以为他大量采购老旧武器提供一个极其合理的幌子——为饱受制裁和战争摧残的国家补充消耗品。

“对!就这么干!”李文远猛地一拍大腿。这个可比之前单纯靠黑市零敲碎打要靠谱得多,也更具可持续性。

李文远立刻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他知道,这次行动规模远超前次,必须计划周详。

驱车前往市郊,在一个相对偏僻但交通还算便利的工业区,租下了一个近两千平米的中型仓库。

价格比他预想的要便宜不少,毕竟位置不算好。对此他很满意:“骑单车逛酒吧——该省省,该花花。”仓库到手后,他立刻更换了坚固的门锁,并简单购置了货架和一些必要的装卸工具。

接着,他将赵军长给的那批黄金分批稳妥地出售,换来了400多万的流动资金,悉数存入他的香港账户。加上上次剩下的500万多万差不多还有1000万,看着账户里那一长串数字,他感觉底气足了很多。

之前注册的“远途商贸有限公司”不能再只是个空壳了。他在人才市场招聘了一位看起来踏实稳重、中年下岗的财务会计张姨,主要负责公司账目、发薪、报税等日常事务,给予市场偏上的薪资,但明确告知公司业务涉及“国际贸易”,有时会比较神秘,需要保密。同时,他招聘了两名年轻力壮、看起来机灵又不多话的男青年(小王和小李)担任采购专员。他给两人开了不错的薪水,交给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按照他提供的清单,大规模采购各类物资。

李文远将一份长长的采购清单交给小王和小李:

食品类:压缩饼干吨级采购、牛肉罐头、午餐肉罐头吨级采购、优质大米、面粉(10吨起步)。

被服类:加厚棉服、保暖手套、棉帽、保暖内衣,棉鞋(均需不同尺码)。

户外用品:打火镁棒、防水火柴、净水药片。

纱布、绷带、医用胶带、碘伏、各种常见消炎药,如阿莫西林、止痛药,青霉素。最重要的是,他特意嘱咐要去兽药批发市场,购买两大桶160万单位的兽用青霉素价格便宜,浓度高,反正也不贵到时候拿到关内,卖给鬼子挣他们的黄金。

·工兵铲、强光手电筒、电池等。

他告诉两人,公司主要向“中东、非洲等战乱地区”出口这些基础物资,要求他们寻找性价比最高的货源,分批采购,首接送往郊区仓库。两人虽然觉得这业务有点特别,但高昂的薪水让他们没有多问,立刻投入了工作。

在等待“爷们国”签证的过程中——这次他申请的是商务签证,理由是考察市场,寻找贸易机会,李文远做了一件看似无关,后来发现却极具远见的事情——他给自己报了一个日语速成班。

想法很首接:“将来要是真能打开局面,说不定哪天就得跟鬼子‘做生意’比如从他们手里买情报,甚至忽悠他们的钱,听不懂鬼子话怎么行?就算听不懂,能看懂几个字也是好的!”他学习异常刻苦,那股劲头让老师都感到惊讶。

李文远自己都感觉不可思议,要是当年能拿出这个劲头来,考上大学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情,还是没有逼到份上。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个把月的时间过去。李文远像一只忙碌的工蜂,在现代社会构建着他的秘密后勤网络。仓库里的物资开始逐渐堆积,公司的账目变得清晰,他的日语也学会了最基本的问候语和数字,月份,凭着死记硬背,也能说些鬼子的简单话语。

就在李文远为他的“国际贸易”大业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家里的父母却渐渐察觉出一些不寻常来。

儿子突然注册了公司,虽然听起来是正经营生,但整天神神秘秘,经常往郊区的仓库跑,还雇了人成吨地买压缩饼干、罐头、棉衣棉被,甚至还有兽药!这哪像是做正常生意的样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