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穿越抗联烧纸成抗日物资 > 第66章 分散突围(第1页)

第66章 分散突围(第1页)

与此同时,在操场空地上,李文远成为了最忙碌的教官。

他召集所有部队的战斗骨干、班长、排长、连长,以及滚蛋岭军政学校的全体学员,帮着一起教学。

他拿起一支56半自动步枪:“这叫半自动步枪!不用拉大栓,扣一下扳机打一发,能装10发子弹!比小鬼子的三八大盖快多了!”

拿起56式班用机枪:“这是轻机枪,用的和半自动一样的子弹,火力猛!一个弹链是50发子弹,必要的时候两个弹链连在一起,装在这个弹链盒子里,可以压制鬼子的歪把子。”

拿起40火:“这叫火箭筒!专门打鬼子炮楼和铁王八(坦克)的!后面不能站人!”

拿起82迫击炮:“这是迫击炮,最大射程可以到3公里,而且重量轻,两个人就能背着跑,必要的时候一个人也可以!

操作着58式双联高射机枪:这是打低空飞机和扫大队敌人的!需要5个专门的人操作,我简单说一下怎么用……”

时间紧迫,李文远无法细致教学,只能抓住最核心的操作要领:如何装弹、如何瞄准、如何击发、注意事项。

幸好这些抗联战士都是百战余生,军事素养极高,领悟能力极强,加上那些军校学员文化基础更好,之前就己经掌握了这种枪械模式,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这些新式武器的基本操作。

一时间,根据地里响起各种武器试射的声音为了节省弹药,只是少量试射,战士们兴奋地交流着使用心得,士气高昂到了顶点!

原本因为强敌压境而产生的压抑和恐慌气氛,被这突如其来的、强大的装备,彻底转化为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看着即将分别奔赴不同方向的战友,李文远心念急转。他长期待在第六军,知道夏军长部队经过多次缴获和自己的支援,家底还算相对厚实,转移佛山虽有困难,但应能支撑。

而赵司令的第三军,近年来发展快,队伍扩充大,但相应的装备缺口也更大。虽然自己刚送来一批武器,但肯定还有不少战士拿着老套筒甚至大刀长矛。

更重要的是,西征之路,前途未卜,凶险异常!鬼子推行残酷的“归屯并户”和“集团部落”政策,将山区百姓强行迁入严格控制的大村子,彻底断绝抗联与群众的联系,使得部队无法从民间获得粮食和情报补给,生存环境极端恶化。

“赵司令!”李文远下定决心,上前一步,声音坚定,“我跟您走!我的……我的那个‘渠道’,或许能在路上随时给队伍补充最急需的物资!粮食、药品、弹药,只要有机会,我就能弄来!跟着队伍,也方便及时供应!”

赵尚志闻言,虎目一亮,脸上瞬间绽开极大的笑容,用力一拍李文远的肩膀:“好!好!文远同志!我代表第三军全体将士欢迎你!你这可是雪中送炭啊!我正愁这一路上的补给呢!有你跟着,我心里踏实多了!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啊!”

就这样,李文远正式加入了赵尚志的西征队伍。这支队伍以赵尚志的首属部队以及第五团、第六团为主力,共计1500余人(艺术加工,历史上此时规模较小大约400人左右),浩浩荡荡,却悄无声息地首先向汤旺河沟深处的密营转移,进行短暂的休整,并做最后的出发准备。

在汤旺河沟休整的两天时间里,部队紧张地进行政治动员、轻装整编、熟悉枪械,侦察敌情。而李文远则找到了一个绝对安静隐蔽的机会,立刻返回现代。

清空仓库:他首先赶到自己的贸易公司仓库,将里面囤积的海量物资几乎扫荡一空:

10吨压缩饼干(高能量,易携带,行军的宝贝)

10吨牛肉罐头(改善伙食,提供蛋白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