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精神病是什么玩意儿 > 第18章 发现(第1页)

第18章 发现(第1页)

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浓稠,城市尚在沉睡。陆长年和两名挑选出的同事——经验丰富的老刑警李振国和擅长现场勘查的技术员小陈,驾驶着一辆不起眼的民用牌照SUV,悄无声息地驶出了市区。

车内很安静,只有引擎低沉的轰鸣和空调细微的风声。李振国坐在副驾驶,闭目养神,脸上是经年累月奔波留下的沟壑与平静。小陈在后座检查着随身携带的取证工具和相机,动作轻快而熟练。

陆长年专注地开着车,目光掠过前方被车灯切割开的、空寂的公路。他的内心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平静。随着车辆逐渐远离城市的灯火,一种奇特的“剥离感”开始浮现。科塔尔综合征的低语变得清晰起来,仿佛在说,他们正在驶离活人的领域,前往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属于“过去”和“沉寂”的角落。

他刻意放缓了呼吸,调整着内在的“仪器”。司汤达综合征被他小心地约束着,避免对即将看到的荒凉景象产生过多的“审美”共情,他需要的是绝对的客观。弗雷格利的“雷达”则处于待机状态,准备扫描任何可能出现的、带有“标记”的生命迹象。而异己手,安静地搭在方向盘上,暂时没有任何反馈。

天光微熹时,他们抵达了目的地附近。按照导航指引,拐下主路,驶入一条坑洼不平、长满杂草的碎石小路。路两旁是废弃的农田和稀疏的林地,景象愈发荒凉。

“就是前面了。”李振国睁开眼,指了指前方一片隐在薄雾中的低矮建筑群。

那便是“泥火坊”。几栋红砖砌成的平房己经大半坍塌,残存的墙壁上布满了斑驳的雨渍和爬藤。一个歪斜的、锈迹斑斑的铁皮棚子半搭着,下面似乎堆放着一些废弃的模具和机器零件。整个厂区被一圈残缺的砖墙围着,铁门早己不知去向,只留下一个空洞的入口,像一张失去牙齿的嘴。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味、腐烂植物的气息,以及一种……若有若无的、类似窑火熄灭后残留的矿物粉尘气味。

陆长年将车停在远处一个相对隐蔽的树荫下。三人下车,清晨的凉意扑面而来。

“按计划行动,注意安全,重点是寻找与那种颜料相关的痕迹。”李振国低声吩咐,语气沉稳。

小陈点点头,拿出相机开始对厂区外围进行拍照。陆长年则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了那片废墟。

脚踩在碎石和碎砖上,发出窸窣的声响,在这片死寂中显得格外清晰。他的感官完全开放,如同精密仪器般扫描着周围。

司汤达综合征终究还是被触动了。破败的厂房、歪斜的梁柱、地上散落的残缺陶胚……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充满衰亡与废弃美感的画面。那是一种绝对的、不容置疑的终结之美。他允许自己感受这种美,因为这能让他更深刻地理解此地的“场”,但精神核心依旧牢牢锁定在搜寻线索上。

他的目光掠过那些废弃的陶器。大多是些碗碟胚子,造型普通,落满了厚厚的灰尘。看不出任何与那个诡异符号相关的迹象。

他们分开行动,李振国检查那几间相对完好的平房,小陈重点勘查铁皮棚子下的工作区,陆长年则朝着厂区最深处、一个半埋在地下的、类似窑炉的建筑走去。

越往里走,那种矿物粉尘的气味似乎越发明显。窑炉的入口是一个低矮的拱形门洞,里面黑黢黢的,散发着一股阴冷潮湿的气息。

陆长年在洞口停下,从工具包里拿出强光手电,弯腰钻了进去。

窑内部空间不大,穹顶很高,内壁上覆盖着厚厚的、颜色深暗的窑汗(烧制过程中矿物挥发凝结物)。空气几乎不流通,带着一股陈年的、混合着泥土和某种焦糊味的沉闷气息。

手电光柱扫过,照亮了窑壁,以及角落里堆积的一些烧制失败的、变形或开裂的陶器残次品。

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一个标准的小型陶瓷窑炉废弃后的样子。

但就在这时,陆长年的左手,那只异己手,突然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如同琴弦被拨动般的震颤。

不是指向,而是共鸣。仿佛这窑炉深处,有什么东西与它产生了频率极低的共振。

陆长年精神一凛,立刻将手电光聚焦在异己手震颤感最强的方向——那是窑炉最内侧,靠近炉床的墙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