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亭侯怎么读 > 第二十六章 洛水残碑见扶苏(第2页)

第二十六章 洛水残碑见扶苏(第2页)

关羽嗯了一声,从怀里摸出块帕子,小心翼翼地把赵平虚影消散前留下的半片秦简包好,塞进坑角。简上是扶苏亲笔写的“洛水汤汤,勿负斯民”,字迹清瘦,倒像是怕惊扰了谁似的。他想起血书上那些劝秦始皇停修阿房宫的话,突然明白这千年的执念,从来不是要翻什么旧案,只是想让后来人看看,曾有位太子,把百姓的苦刻进了骨头里。

“君侯,那许昌的案子咋办?”周仓抱着刀蹲在不远处,嘴里叼着根草茎,“刚才洛阳府的人来报,说那户用花瓶下毒的人家,跟京城的宦官沾亲带故,硬得很。”

关羽把最后一捧土拍实,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再硬的骨头,也得啃。”他看了眼渐沉的暮色,“今晚歇一晚,明天一早动身。”

阿洛突然从竹篮里掏出个布包:“这是我用新收的牡丹花瓣晒的茶,将军路上喝,解乏。”布包上绣着朵歪歪扭扭的石榴花,针脚里还沾着点洛水的泥。

关羽接过来时,指尖碰到她冻得发红的指尖,那点凉意在掌心焐了好一会儿才散。他想起赵平说的,扶苏当年总把上郡的野菊花晒干了寄给咸阳的弟弟,说是“边地风霜重,得用点暖物”。原来有些东西,真能隔着千年,在人心头开出相似的花。

第二天一早,洛水还浮着层薄雾,关羽刚把马牵出驿站,就见慧安师父带着几个僧人候在路边,手里捧着本线装书。

“这是寺里老和尚传下来的《洛水考》,”慧安把书递过来,书页边缘都磨卷了,“里面记着秦汉时洛水两岸的旧事,许昌那段写着家姓吕的瓷窑,专给宦官烧贡品,说不定跟那下毒的人家有关。”

关羽翻开书,泛黄的纸页上画着瓷窑的图样,窑口的位置标着朵小小的石榴花,旁边注着行小字:“窑工多秦地迁来,善种石榴。”他抬头时,见慧安背后的碑亭里,那半块“扶苏”残碑前,不知何时摆上了盏新做的莲花灯,灯芯跳着,把碑上的字照得暖暖的。

往许昌去的路上,周仓总觉得马走得不对劲,低头一看,马镫上竟缠着圈石榴枝,枝上还挂着个小布人,布人手里攥着颗石榴籽——是阿洛家那个放牛的小弟弟偷偷系上的,说“秦太子的籽能辟邪,跟着将军走,坏蛋都不敢靠近”。

关羽勒住马,看着那晃悠悠的布人,突然想起赵平的虚影消散前,曾望着洛水叹“当年若有这般护着百姓的人,何至于此”。他摸了摸怀里的《洛水考》,又看了眼周仓腰间那把被晨露打湿的刀,突然觉得这趟路,走得比斩华雄、过五关时更沉些。

到许昌城门口时,正赶上集市。个卖糖画的老汉举着根糖做的石榴枝,跟围观的孩童说:“这叫‘千年红’,传说是秦太子的血浇出来的,吃了能记着本分。”孩童们抢着要买,其中个虎头虎脑的小子举着糖枝喊:“我长大要当关将军,专砍坏人!”

关羽勒住马等他们先过,周仓在旁边笑:“君侯你看,你比那秦太子还有名。”

关羽没说话,只是把那包牡丹茶往怀里又揣了揣。他知道,这名声从来不是砍出来的,是像扶苏在血书里写的那样,一步一步,把百姓的盼头,种进土里,等它发芽。

进了城,按《洛水考》的指引找到那户姓吕的人家,朱漆大门上挂着块“御赐瓷窑”的匾额,门柱上却刻着朵歪歪扭扭的石榴花,跟阿洛布包上绣的那朵像一个模子刻的。

“君侯你看,”周仓指着石榴花刻痕,“这跟洛水边石碑上的纹路对上了!”

关羽伸手摸了摸刻痕,指尖沾了点新鲜的木屑——是刚刻上去没多久的。他想起书里写的“窑工多秦地迁来”,心里大概有了数。

夜里,两人翻墙进了吕家后院,果然在瓷窑的柴房里发现个暗格,里面藏着十几只花瓶,瓶底都刻着“官”字,瓶颈的花纹里掺着种灰褐色的粉末,闻着有股杏仁的苦。

“这就是下毒的玩意儿?”周仓刚要伸手拿,被关羽拦住。

“别动,这是‘牵机引’,见血封喉,沾着皮肤都能让人发麻。”关羽从怀里掏出块帕子,小心翼翼地捏起只花瓶,“你看这釉色,跟阿洛说的秦代官窑很像,窑工怕是还记着老手艺,连害人都用这老法子。”

正说着,柴房的门突然被推开,个瘸腿的老汉举着油灯站在门口,灯芯照着他脸上的疤,看着吓人。

“关将军别拿那瓶子,”老汉的声音抖得像风中的灯,“瓶底的‘官’字是假的,真的在。。。在窑膛里。”

周仓按住刀柄:“你是谁?”

“我是这窑的守窑人,”老汉放下油灯,掀起裤腿,露出道长长的疤,“这疤是当年给吕家烧假贡品被打的。他们逼我们在瓷釉里掺毒药,说是给不听话的官儿‘体面’用的。”他指着瓶底的石榴花刻痕,“这是我们窑工的记号,见了这花,就知道是带毒的。”

关羽想起《洛水考》里写的“秦地迁来,善种石榴”,突然问:“你祖辈,是不是守过洛水边的石榴林?”

老汉愣了愣,从怀里掏出块残破的玉佩,上面雕着半朵石榴花,正好能跟关羽木鱼上的玉佩合上:“将军咋知道?俺爷爷说,祖上是扶苏太子的亲卫,带着这玉佩逃到许昌,靠烧瓷活了下来,说要等着‘以义为刃’的人来,把这害人的勾当掀了。”

油灯突然爆出朵灯花,照亮了老汉眼里的泪,也照亮了窑膛深处——那里藏着块石碑,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都是被这毒花瓶害了的人。

“将军,”老汉“扑通”跪下,“求您把这碑挖出来,让天下人看看吕家的恶!”

关羽扶起老汉,把那包牡丹茶递给他:“洛阳来的茶,喝了解苦。”他抽出青龙偃月刀,刀光在窑里晃了晃,“这碑,我来挖。至于那些害人的东西,你看着,我咋让它们变成灰。”

周仓在旁边举着油灯,看着君侯的刀映在窑壁上,像条红龙。他突然觉得,这趟许昌之行,比斩颜良、诛文丑时更让人心里亮堂——原来有些仗,不是为了赢,是为了让那些藏在暗处的冤屈,能晒着太阳,说句公道话。

就像洛水边那粒刚埋下的石榴籽,哪怕埋了千年,只要有人记着,总有一天,能顶着土,开出花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