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很快便看到他脚步匆匆的身影。
“参见陛下!”
这些新科进士们瞬间乱成一团,紧忙行礼。
“起来吧,你们干你们的。”
朱元璋随意摆手,旋即看向了李善长,着急问到:“章程制定好了吗?”
“回禀陛下,我等暂且制定了一份初稿,陛下可以过目。”
李善长笑着,将刚才自己修改汇总后的章程,递了过去。
“哦?”
朱元璋闻言,连忙接过那章程,翻看了一会后,满意的微微颔首:“很好,考虑的非常周全,以咱看,就是让朱闲那小子来制定,也就是做成这样。”
李善长和刘伯温听到这话,心里苦笑不已。
现在在朱元璋眼里,朱闲俨然是最强的能臣,他说自己二人做的差事,和朱闲差不多,都算是莫大的夸赞了。
只不过,怎么听着那么别扭呢,合着自己一群人殚精竭虑的辅佐朝政多年,竟然只刚比得上一个少年?
想想真是憋屈!
但是想起先前的那些案例,自己还无法否认什么。
“另外,陛下,微臣还想向您禀报一件事。”这时,李善长突然想到了什么,拱手说道。
“嗯?何事,你说。”
朱元璋随意问道。
“我等清点土地时发现,现在农民种植的作物好像有点问题,水田还好,但是旱地种植的小麦等,收成都太低了。”
“所以希望陛下在征税时,还得考虑各地的具体情况,不能一刀切。”
“不然的话,虽然削减了农民的困苦,但是那些北方的地主们,怕是无力缴纳赋税啊。”
李善长一脸郑重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