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他:“林知微真的死了吗?”
他遥望东方晨曦,轻声道:“只要还有人记得春天的模样,她就活着。”
五年后的某个黄昏,一名少女独自来到拾忆书院门前。她衣衫褴褛,眼神却明亮如星。她将一封信交给值守忆使,转身欲走。
“等等!”忆使叫住她,“你是谁?这信是谁写的?”
少女回头一笑:“我叫念安。信,是‘她’托梦给我的。”
忆使展开信纸,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娟秀小字:
>**“新的微光使者,该启程了。
>这次,从西南开始。”**
他猛然抬头,少女已不见踪影,唯有一阵风拂过,带来远处蓝芽花的清香。
同一时刻,极北海域的孤岛灯塔再次亮起。聋哑守塔人拿起粉笔,在墙上写下新的一句:
>“今天,我听见了花开的声音。”
而在中原某座小城的私塾里,那位曾见证课本自动生成证言的老先生已寿终正寝。出殡当日,送葬队伍经过一条老街,忽然间,路边所有人家的窗户同时打开,男女老少齐声朗读一段文字??那是老先生生前整理的《百姓名录》,记录着百年来因天灾人祸失踪的普通人姓名。
整整三千七百二十九个名字,一字不落。
学生们含泪跟随,私塾新任先生手持竹简,走在最前。当他念到最后一句时,天空骤然放晴,双星显现,光芒交汇处,似有两人并肩而立,静静俯瞰人间。
多年以后,当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座湮没古城的遗迹时,在最深处的祭坛上,发现了两件文物:一支木质发簪,一枚碎裂的冰蝉玉心。经检测,它们不属于任何已知朝代材质,且持续散发微弱忆力波动。
更诡异的是,每当月圆之夜,遗址周围总会开出一片蓝芽花,无论气候如何恶劣,年年如期盛开。
专家们争论不休,有人说是自然奇观,有人说是古代生物工程产物。唯有当地老人摇头叹息:“你们不懂。那是‘她’回来探望孩子了。”
又是一年春风起。
小女孩站在校园花坛前,心跳仍与花香同频。老师蹲下身,握住她的手:“你愿意成为下一个讲故事的人吗?”
女孩用力点头。
于是,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她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说道:
“从前,有一个叫林知微的女子,她从地狱归来,只为让我们记住??
**真相,不该被风带走。**”
话音落下,窗外桃花纷飞,一片花瓣轻轻落在她的课本扉页,化作一行小字:
**“很好,孩子。继续说下去。”**
风继续吹,带着记忆的重量,穿越时间长河,流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