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孙元化的船队访问台北,程大少爷忙着把那些老旧的前装铜炮当宝贝一样卖给孙元化的这段时间,远在沃儿都司的曹金虎那里,也是热闹非凡。
经过大半年的维修,沃儿都司这座放弃了一百多年的,破旧不堪的城堡已经有了新的起色。
那些坍塌的城墙豁口已经修复了四成,最矮的地方也已经有六米高。
城里除了临时居住的那几座房屋之外,其他的残垣断壁全部推平,早已经堵塞了那两条穿越城区的河流被重新疏通,城市的六条主道路被扩宽到六十米。
这个城市道路看起来是方方正正,整整齐齐。
这里的煤炭和粘土资源非常的丰富,离城区又近,曹金虎大手一挥,围着粘土矿建了一百多座砖窑,
五百马匪俘虏在那里哼哧哼哧的干了半年的时间,就把半座城市的砖全部烧制出来。
还有六百多俘虏在煤矿上哼哧哼哧地挖了半年的煤,现在城里的煤炭都堆得像座山一样高,足够让整个城市的百姓烧上三年。
住房建设的规格依然遵循大少的小区即堡垒的原则,一个小区依然能住三十六户人家。
进入秋天的时候,城里已经新建了两处军营,四十二处住宅小区,已经能安顿一千五百一十二户人家。
这大半年的时间,那些跟随程风进入草原的百姓,因为得到曹金虎的耕牛换粮食方案,前前后后从牧民的手里换来了两千多头的牛。
百姓全部用耕牛开荒,两千多头耕牛同时开耕,比在台湾开荒的速度快了数倍。
大半年的时间,已经开出来了五万多亩耕地,种下了玉米,土豆和红薯。
到了秋季的时候,获得了一次大的丰收,已经有了充足的种子。
秋收之后,紧接着又种了一茬。到了十月天气变冷,那玉米杆正好长到一人多高,绿油油的,正好砍下来储藏在地窖里作为青饲料。
而这个时候的土豆也长到了乒乓球大小,而红薯也有鸡蛋这么大,虽说没到成熟期,收了同样可以当饭吃。
这就是红薯和土豆的好处,它的果实只要长出来就能当粮食,不一定非要到成熟期,不像小麦和稻谷,不到成熟期收割什么都收不到。
沃儿都司这里虽说不能种两季,但种一季半是没问题的。
这不,百姓们正在兴高采烈的把那绿油油的红薯秧收集起来,藏进地窖里,那绿油油的红薯叶子都够吃一段时间了。
那土豆挖出来的时候,一个个长得像小汤圆似的很是逗人喜欢。那土豆秧也是绿油油的,可惜那东西有毒,不能给牛马吃,只能收集起来,堆在一起沤粪。
百姓们高兴了,没想到这天底下还有种半季的庄稼,虽然果实小了点,但也是实实在在可以食用的粮食,这半季收上来的土豆和红薯足够全座城市的百姓吃一个冬天了。
而那些蒙古族牧民也按照曹金虎的要求,在指定的各部落区域播撒优质草种,蒙古人比较狂野,每天带着种子出去边放牧边撒,小半年就撒下了十几万亩草种,
这都到了秋天,草原上还是一片生机勃勃。那些优质草种长成了茂密的牧草,全都是一人多高,原本低矮的草地变成了草林。
那粗壮的牧草鲜嫩多汁,还带有甜味,不但口感好,而且特能长,不到一个月就能长出一人多高,那牛羊根本就吃不过来。
为了不浪费这些牧草,牧民们在汉人的指导下,在自己的牧场上建起来一个一个的地窖,把那一茬一茬长起来的收草割掉切段,堆到地窖里发酵。
经过夏秋两季,牧草已经装满了十几座地窖,整个冬天,牧民们再也不会担心牛羊缺少吃的。
按理说为牛羊储存了这么多的饲料,粮食盐巴也不短缺,自打跟着这个曹小将军后,牧民们手里的铁锅,铁镰刀铁锄头等铁器也多了,这样的生活,牧民们应该是幸福感满满。
然而老扎木看着那装满了牧草的地窖和那肥壮的牛羊,却在这里忧心忡忡。
老札木看着自己部落的这一切,用袖子擦着眼泪,轻轻的叹息:“这冬季马上就要来了,那些大部落就要转场过来这里过冬,自己的部落难道就要放弃这已经准备好的过冬牧草,把这地腾出来让给他们吗?”
老扎木心里不甘,自己的部落实在太小,所有青壮加起来也就几十人,根本不可能和大部落对抗。
老扎木唉声叹气了好久,才想起来去找其他的小部落问问,他们要不要转场看地方?
老扎木先去了离自己部落最近的小部落,部落里的人同样满脸愁容。大家一合计,都不想把这好不容易准备好的过冬之地让出去。可几个小部落加起来,青壮也不过几百人,面对大部落依旧没有胜算。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时,突然有人想到了曹金虎:“我们想要在大部落到本时没有立锥之地,少不得曹小将军的庇护。
曹小将军平日里待我们不薄,我们不如去问问他的意见,如果他说我们必须转场给大部落腾地方,那我们就转。”
众人觉得这是个办法,便推举老扎木带头,几个部落的首领一起去见曹金虎。
老扎木心情异常忐忑,他着十几个部落首领走进了古老的开平城。这座城市对他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半年前这里还是破墙倒壁的,被一群马匪占据。
现在这城市已经是旧貌换了新颜,整洁的街道,统一的房屋。街道上的喧嚣人群,那一阵阵的笑声,都让他感到无比的轻松。
来到城中心的管委会,看着站在大门口的两位哨兵,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径直朝着大门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