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心慈道人 > 第186章 新技术推动进步 工业化呈现曙光(第3页)

第186章 新技术推动进步 工业化呈现曙光(第3页)

“行,只要有方向,我们往那个方向努力总是能解决的。”众人听了,又重新燃起希望,立刻开始讨论如何优化天线和寻找替代材料。

种花桂英在一旁看着,感慨道:“这小小的收音机,背后的学问可真不少。有了这无线电通信,以后咱们和各基地联系可就方便多了。”

程风点点头,眼神坚定:“没错,继续努力,一定能让无线电通信发挥大作用。

咱们要等着无线电做通讯,好像时间有些长。要不你们安排两个人来研究研究有线的电话如何?”

冯小宝听了程风的提议,眼睛一亮:“风哥儿,这有线电话是什么样的?又是个什么原理?”

程风解释道:“有线电话就像咱们现在的矿石收音机,但它是通过电线来传输声音,一端说话,另一端就能听到。

原理嘛,就是把声音转化成电信号,通过电线传过去,再把电信号变回声音。

咱们现在用的电喇叭,前面的喇叭就是收音机,后面的拾音器就是信号发生器,这两种东西的原理大体差不多,对研究有线电话也有一定优势。”

冯小宝兴奋地搓搓手:“照风哥儿这么说,我就懂啦,不就是把电喇叭和拾音器之间的电线加长就是有线电话了,虽然还要拉线,不如无线电方便,但是我们有电喇叭做基础,研究起来肯定比无线电要快得多。”

程风笑道:“正是这个道理。有线电话相对无线电来说,技术难度会小很多,大家知道了有线电话的基础,研究起来一点也不难。

咱们可以双管齐下,一边研究无线电的二极管、三极管和优化天线,一边尝试着制作有线电话。”

种花桂英也赞同道:“如此甚好,这样不管哪个先研究成功,都能解了咱们通讯不便的燃眉之急。”

于是,众人立刻行动起来。一部分人继续围绕着矿石收音机和信号发生器研究无线电通讯,

另一部分人则在程风的指导下,开始着手绘制有线电话机的图纸,记录有线电话的原理和所需材料,准备开启新的研究征程。

在有线电话的设计上程风直接跳过来最早的听筒和话筒分体式的设计,是直接采用了二战之后的听筒话筒一体式设计,既古典又美观。

程风带着学生们忙了好几天。这才把基础设计方案确定下来,剩下来的试验工作就交给学生们去完成了。

就在众人全身心投入研究通讯工具的时候,动力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

方以智自行设计的世界上第一台一千千瓦两相发电机被装进了发电站,更换下来一台四十千瓦发电机。

经过现场测试,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异常,单机扩容算是有了一个大的进步。

炼钢厂的电力总量达到了一千二百八十个千瓦时,最明显的表现就在于电解氧的速度大大的提高了,氧气的压力和密度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炼钢厂在吹氧炼钢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氧气流的压力增强了,这一点小小的变化,却让钢水里的废渣数量大大增加,整个钢材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而宋应星那里,双气缸改良版蒸汽机也成功下线,经过测试,运行状态比单气缸蒸汽机平稳多了。

在得知发电厂那里更换下来了一台四千瓦发电机之后,宋应星脑洞大开,竟然想试一试用蒸汽机去带动发电机看看能不能发出电来?

宋应星马上找到方以智,提出来了自己的想法,这也引起了方以智的兴趣,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试一试,把蒸汽机和发电机联合起来。

他们仔细研究了发电机和蒸汽机的构造,经过一番测量和计算,开始动手改造。两人齐心协力,竟真的把蒸汽机和发电机连接在了一起。

一开始,尝试并不顺利,发电机只是发出微弱的电流,还达不到原本发电量的一半。

但他们没有气馁,能经过观察水力发电站的电机运转情况和蒸汽机下的电机运转出来之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发电机的转速太慢,这才发不出电来。

宋应星不愧是历史上有名的发明家,他在思考如何把发电机的转速变快的时候,想起来了机床用的减速机。

宋应星一拍脑门做了一个决定,把减速机反过来用不就是增速机了吗?于是两人还真搞了一台减速机来反着用,结果却发现蒸汽机根本就带不动。

两人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应该是增速机的增速倍率太大,才造成蒸汽机卡机死机。于是两人又重新设计了增速机,把蒸汽机输出的转速只提高到了三倍。

终于,在这一次尝试中,发电机成功发出了不稳定但足够大的电流!大家欢呼雀跃,这意味着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发电方式。

程风听到宋应星的汇报后,很是高兴说:“宋部长和方组长的这次蒸汽机与发电机组合的尝试,是大家学会自主研究的一个好开端。

你们的这个新尝试,为我们的电气化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因为你们的这次尝试,我们有了建火力发电站的可能,就算没有合适的河流,我们也能发电了。

有了这蒸汽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以后咱们的电力供应可就更稳定,就可以在各个城市乡镇进行推广。

有了这个可以随时随地都能发电的火力发电机组,我们就算没有足够的耕牛,也可以用电机来制造有线电动拖拉机来代替耕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