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叙述一个国有企业的发展史 > 第30章 曙光(第2页)

第30章 曙光(第2页)

“唉咱厂当年多风光,老周厂长在的时候,那真是如日中天。这才几年啊。”董为森不禁感叹。

“是啊,今时不同往日了。”

两人各自在心中回忆过去,电话中陷入短暂的沉默。

董为森知道张克祥打电话来不可能只是为了叙旧,接着说道:“克祥啊,咱厂要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你尽管开口,别不好意思。”

“我确实是有个事情,想问问你们能不能帮忙。”

“你说你说。”

“就是我们想升级一下厂里的半导体厂房,部里已经批了,厂房也动工了。但是生产设备一直解决不了,我想问问,你们有没有设备能借给我们,让我们研究研究,我们想自己搞。”

“这”董为森有些为难:“克祥,这个不是我不帮你。按理说,774厂是我娘家,我不应该袖手旁观。但是半导体的设备你也知道西方对我们禁运,我们现在也在想办法搞设备。403厂现在的设备都是好几年前的。国家现在一开放,国外的产品大量进来,我们根本竞争不过国外的厂家,幸亏我们还有军工的订单支撑着。厂里现在也很头疼。我们如果有多馀的设备,别说借给你们,我们给你们都没问题。但是现在是真没有。”

这个结果其实在张克祥意料之中。

“行,没事,我就是问问。”

两人又寒喧了几句,便挂断了电话。

张克祥又给其他几家兄弟厂打去电话,结果都是一样的。

他又给部里写了报告,希望部里支持。结果几天之后文档就批了回来,希望厂里自己解决。

张克祥只好自己再另想办法。

六月份的时候,张克祥跟张卫东两人前往北华市政府,想争取彩电生产线项目。

两人之前已经得到了消息,北华目前有两个计画,一是重新创建新厂,但是创建新厂无疑费用巨大。

而第二个计画,就是把这个项目落在北华市收音机厂。北华收音机厂并不属于部属企业,而是北华市的地方企业,规模不大,一共两百人左右,技术实力也并不算强。但是引进的彩电生产线主要是组装,对于技术实力也没有太高的要求。

两人拿着电子管厂的文档资料,来到北华市政府,找到了负责这个项目的企管处处长马荣德。

马处长弄清两人的来意,笑呵呵地接待了两人。

马处长身材矮胖,十分富态,两个小眼睛总是一眨一眨的,看上去十分的精明。

两人递上文档,详细地介绍了电子管厂的技术能力,并且一再保证如果这个项目可以落在电子管厂,厂里一定会努力经营,而且抓紧开发彩电配套的元器件,早日实现生产配件的自给自足。

其实两人介绍的技术能力,马处长一个字也听不懂。他只是一边认真听着,一边不时同意似的点点头。

“咱们国家第一台黑白电视的电子管就是我们厂提供的,我们绝对有这个技术能力可以搞好彩电。不瞒你说,如果不是厂里的经营情况出了问题,我们早就把彩电的关键技术攻克了。如果这个项目能落在我们厂,我们就能有资金研发新产品。现在国内彩电的生产线全都用国外的零配件,利润被大大压缩了。如果我们自己可以生产,那完全就不用看人脸色了。而且我们还能给全国所有的彩电整机厂供货,774厂的规模绝对有这个能力做到。那时候,咱们国家的彩电产品就不用再依赖国外”

两人介绍了一个多小时,说得口干舌燥。

马处长笑着点点头:“张厂长,我明白,你们很想得到这个项目。市里对这个项目也非常重视,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落地彩电生产线,北华肯定是不甘于人后的。你们想拿到这个项目,扭转你们厂的困境,这无可厚非。市里也是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带动本地的经济增长。现在中央跟地方分灶吃饭了,我们肯定也是希望一些经济效益高,前景好的项目都得到妥善的安置,未来能有一个好的发展。你们厂的技术实力当然是不用多说,我们也很认可。这样吧,我跟市长报告一下,看看哪天你们当面跟他汇报一下。”

“好的好的,感谢马处长。”

“客气了,客气了。”马处长连声说道,他站起来跟张克祥和张卫东握手。

“希望我们可以合作顺利,取得双方共赢的结果。”

“一定一定。”

两人兴高采烈地离开了。

一走出市政府大楼,张克祥就对张卫东说道:“我们回去再准备准备,下次跟市长汇报的时候,再详细一点。”

“好,我看下次把咱厂的样管也带上。”

“对,还是你想的周到。”

两人相视一笑。

两人正边说边往外走的时候,三个人同样也走了进来。

双方擦肩而过,都认出了彼此。那三个人正是北华收音机厂的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