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穿成陪嫁下一秒TXT > 第32章 循序渐进(第2页)

第32章 循序渐进(第2页)

郑肃其实是不屑於和一个小哥儿谈论这些的,但孟晚那副画算是个敲门砖,让他下意识接了孟晚的话,“商户狡诈,善以少搏多。农户朴实,只能任地主乡绅剥削。”

孟晚追问道:“那为什么那些农户不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学得像商人那样精明呢?”

郑肃被问住了,农户、商户,这些在文章策论中仿若固有喻体,眾人在文章上挥毫泼墨的时候,他们只是刻板化的符號,而非真实复杂的人群。

农户就是农户,老实诚恳的人群。

是他们生来就愿意做普普通通的庄稼人吗?

不,是因为他们別无选择。

孟晚的问题依旧犀利,“若聪明人的后代才出聪明人,智者的族人方能出现才子,农户的孩子,便只能做农户吗?商人的孩子就必须一辈子行商吗?”

郑肃喉咙乾涩,他捧起茶盏饮了一大口,水渍粘湿了他下巴的长须上,他此刻却没空打理,“不……不然也。”

孟晚由浅到深,说到其中厉害之处,“农家子弟,天然就比世家弱势,君子六艺,我夫君读到秀才方才在府学接触到,但世家子弟从小便开始培养,这就是差距。农户家的孩子,未必就甘心地里刨食一辈子,但他们没有別的选择。时间一长,若是朝堂上再有人刻意打压,清流衰败,整个朝廷岂不是世家的一言堂?”

郑肃捏著茶盏的手颤了一颤,“啊?”

难怪四处都在传陛下这两年有意整顿世家,原来朝堂上的形势竟然如此严峻了吗?

孟晚一本正经,神情比郑肃还庄严肃穆,“郑伯父可知世家不是突然耸立,寻常百姓也不是没有逆天改命之机。”

郑肃有点不敢搭话,脑子嗡嗡作响。他到底育学多年,还是竭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农户虽然处境艰难,但真正有天分的人,只要勤奋刻苦,还是有望出头的。”

孟晚摇头,“只是寥寥可数的几个读书人,怕是改变不了什么,也动摇不得世家的根基。”

郑肃也知道,哪怕江南文风盛行,可每年那么多的进士,又有多少能顺利留在盛京呢?反观勋爵人家的子弟天生就有名额可以进国子监,出来运作一番便是个閒散京官。

布衣耗尽毕生,不过是权贵初始之阶。

“你说的太过妄想,不是常人所求。”郑肃只能这么回孟晚。

孟晚正儿八经的与他辩论,“怎么会不可求呢?黎民皆得书,学识传遍乡野,愚钝之弊自除。可明理辨非,启蒙昧、开智识,免困於愚陋之境。又可育德行、长才干,良善之分自然兴起啊!”

“这……这怎么可能?”郑肃觉得孟晚越说越夸张离谱,然而心里对孟晚的好感提升不止一星半点。

能如此深入的了解百姓困苦,甚至比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学生还更胜一筹。

儘管孟晚满口白话,辞藻也並不华丽,可言之有物,若是写成锦绣文章,不知有多令人惊嘆。

郑肃为自己突然的想法感到惊愕,又恍惚中察觉出孟晚和他扯这么一大篇的用意来。

“怎么不可能呢?孟子曰: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晚甩了句从宋亭舟书本上看到的古文,慷慨激昂地站在郑肃面前说:“难道伯父不想看到禹国上下,人人皆可识礼懂礼,外邦羡慕讚颂的盛景吗?”

“愚公移山,叩石垦壤,我们就是前人啊!”

孟晚给別人灌鸡汤已经相当熟练了,连以皇权为尊,理智冷静的太子殿下都能被他忽悠两句。郑肃这般尊崇孔孟之道,以德行和修养服人、用礼仪规范约束自身的老儒生就是手到擒来。

短短两句话而已,郑肃就已经忘了昨天是怎么无视他,直言內眷不可轻易见外男的了。

可见那些迂腐的想法,也不过是清高的读书人,为了彰显自己与眾不同,用来约束妇人、贬低商人的手段罢了。

郑肃夫妇对孟晚行商颇有微词,殊不知孟晚心中也带著自己的骄傲。

李白的诗句写《鲁叟谈五经,白髮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郑肃满口礼教伦常,与学生高谈阔论天下事,实则连平日的柴火多少钱一担、粮食囤几斗方能过冬都不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