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唐代小娘子是什么意思 > 10治标不治本(第1页)

10治标不治本(第1页)

杜六郎是食入霉变之物致热毒内侵,在没有西药的情况下,核心救治思路是清泻肺热、降逆止呕、化痰止咳,若药材齐全,当然是首选以经典方剂为基础的“麻杏石甘汤加减方”。

此方出自《伤寒论》,是治疗肺热壅闭的标杆方,治疗高烧、咳嗽、喘憋都很有效,再针对胃气上逆导致的呕吐,在基础方里加上姜半夏、生姜、黄芩、鱼腥草、瓜蒌皮就更加万无一失。

可如今能采到的药材实在有限,只能因地制宜,先急救治标,阻遏病势深入,控制炎症不再往下侵入肺部。

这也就是所谓的“治标不治本”,听着好似徒劳,但其实是给杜六郎争取时机,为后续系统治疗夯实基础。

如今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用麻黄、蒲公英、甘草、款冬组方,以轻剂频服,缓其高热咳喘,保得元气不失。

幸而这几味药的药性并不冲突,喝下去仅能治标也是好的。

主意既定,乐瑶便开始动手处理药材。

蒲公英只取洁净完好的叶与根茎,撕作三寸长短;甘草根茎用石片刮去粗皮,大致掰成片状;款冬花抖净杂质,叶撕成宽条,花则整朵留用。

“柳娘子,”乐瑶把收拾好的药材递过去,抬头唤道,“烦将蒲公英根、甘草片先入罐,水没过药料,大火沸后再架高陶罐,小火慢煮半刻。”

柳玉娘连忙应着,在衣上拭净双手,接过药材忙活起来。

乐瑶一边接着处理剩下的药草,一边嘱咐:“滚沸后务必留意火候,文火慢煎才能让甘草的甘缓之性、蒲公英根茎的清热成分充分溶出。”

见她紧张得手抖,便又温声多嘱咐了一句,“手稳别急,因我们是鲜草药,熬药便也得更小心些。小火煮一刻钟后,你再放入蒲公英叶子及款冬花,继续用小火煮小半刻钟。蒲公英叶子煮久易烂,款冬花煮久会散,均会流失药效,所以火候时辰至关紧要。”

柳玉娘紧绷着脸,连连点头。

“最后离火加盖焖泡,利用余温让药材残留的药效进一步溶出,尤其款冬化痰的药效,焖泡后更易释放。之后夹起药渣,静置沉淀,等到温凉适口便可服用了。”

乐怀仁没和乐瑶分在同一处火堆,但相距不远,就在牛车右后方,便也一直留心她那头动静。

先前乐瑶嘱咐人采药他也听见了,但他颇不以为然。

麻黄平喘,甘草调和,款冬宣肺,沙棘降胃气,勉强算对症,但比起麻杏石甘汤,这几种生药未经炮制便熬煮,不过就是略具药用的草汁儿罢了!对痰热壅肺这样的重症而言,药力远远不足。

他认定乐瑶是年轻托大,此番忙活也是白忙活,便一路又在冷眼旁观。

待她治而不效,自会声名扫地!

乐怀仁心底畅快了些,但此时见她不紧不慢地收拾麻黄,还是有些隐隐疑虑:“甘草、蒲公英和款冬这几味药便罢了,麻黄药效霸道,小儿用之极易耗气,即便是积年行医的老医工,拿捏斟酌麻黄的用量都要谨慎又谨慎,并非按成人量减半即可,她没治过病人,怎知这些?”

难道又是无知者无畏?

那头,柳玉娘已经在专心致志熬药,乐瑶却没歇下来,在官兵盯视下在火堆旁徘徊了数圈,低头似在寻觅什么。

附近几处火堆的流犯亦注意到她的举动,皆引颈而望。

借给周婆破陶罐的米大娘子低声问道:“周婆,乐家小娘子又在寻甚物事?莫非还有良药藏于这片沙土之中?”

周婆哪里知晓?回头瞥见米大娘子脸上那双绿豆肿眼泡,实在没忍住,反问道:“你……你现下是睁着眼的么?”

米大娘子气得扭过头去了。

其他相近的火堆里,也有不少流犯投来好奇的目光,但慑于官兵环视,实在不敢近前,只得远远观望。

乐怀仁也耐不住好奇地伸长脖子一看。

她弯腰随手拔了点沙地里随处可见的枯草,看着像是沙篙、白刺叶一类的,又挖了些细沙、捡了几块扁石,最后在堆放干柴之处寻了根短粗的木枝,还放在手里掂了掂,仿佛在试手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