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动画黑暗森林 > 第167章 科幻引擎四(第2页)

第167章 科幻引擎四(第2页)

4。等离子体沿垂直於磁场的方向流动,这一状態非常適合洛伦兹力对其进行加速,並將其高速(数十千米秒)推向太空飞行器后方,產生推力。

此外,脉衝感应推进器还具有以下特点:

·可扩展性:能够扩展到更高功率,例如兆瓦级系统可实现每秒数百次的脉衝频率,从而產生相当可观的推力;

·推进剂兼容性:对推进剂的要求不高,水、二氧化碳、氨、氢、氬、氙等物质均可作为推进剂。

这一特性使其在火星任务中极具吸引力——太空飞行器在火星轨道运行时,可通过收集火星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来补充推进剂。

加粗-量子真空推进器

量子真空推进器(简称qthruster)是一种基於卡西米尔效应和量子力学原理的假想太空飞行器推进器。

根据当前的物理学认知,在量子尺度上,空间中存在著持续的电磁波动,虚粒子会不断地“凭空出现”又“瞬间消失”。我们在《反物质工厂》节目中详细討论过这一现象,解释了虚粒子与夸克-反夸克对相互作用的过程。

简而言之,我们通常所说的“太空真空”——即不含任何普通物质且与外界辐射隔绝的空间——並非绝对的“空无一物”,而是一种“假真空”。在这种假真空中,电磁波动和虚粒子的“涨落”始终存在,它们虽然存在时间极短,但数量庞大,形成了持续的能量密度。

如果你听说过“卡西米尔效应”,就会知道:当我们將两块非常平整、不带电的导电板放置在仅相距几纳米(仅能容纳几个原子)的位置时,plates之间会產生一种微弱的排斥力或吸引力(具体方向取决於plates的排列方式)。

在普通介质(如水)中,这种波动效应是存在的,但根据传统认知,真空(空无一物的空间)中不应存在这种介质波动——这一现象曾令人困惑,也由此催生了“真空能量”和“假真空”等概念。

从实验角度来看,对卡西米尔效应的一种理解是:两块plates之间的距离过小时,波长大於该距离的虚粒子无法在plates之间“出现”。这意味著plates之间的“真空度”比外部更高,外部假真空中的虚粒子会对plates產生一个净推力——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推力来发电。

这里的关键结论是:如果量子真空的波动確实存在,我们就可以“从虚无中”產生能量、光子或其他粒子,並將这些粒子用作推进剂——这本质上相当於製造了一台光子火箭、中微子火箭,或是能喷出由虚粒子转化而来的等离子体的推进器。

关於量子真空推进器是否属於“无反衝推进器”,目前存在爭议——因为它实际上是在“生成”反衝质量(而非依赖携带的推进剂)。

由於这种推进器似乎明显违反了能量守恆和动量守恆定律,且可能构成一台简单的永动机,它通常被归类为克拉克科技。

在概念上,量子真空推进器与更广为人知、研究时间更近的电磁推进器(emdrive)非常相似,但量子真空推进器的相关討论仍在继续。对於希望深入了解该领域的人来说,《世纪梦想》杂誌多年来发表了多篇关於其变体设计的文章。

加粗-类星体推进器

类星体推进器是一种“放大版”的黑洞推进器,能够移动行星甚至整个星系,是目前已知设想中用於移动大型天体的“终极引擎”——它不仅能以比希卡德推进器更快的速度加速恆星类天体,还具有更高的效率,能使天体达到更快的最终速度。

类星体推进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核心部件:以一个带电黑洞(人工製造或天然存在)为核心;

2。结构搭建:在黑洞周围构建一个大型结构,通过磁场与黑洞连接;

3。能量產生:向黑洞中注入物质,物质在落入黑洞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与大型黑洞发电机的能量產生原理相同);

4。推进实现:利用这些能量驱动推进系统,使黑洞(及其连接的天体)达到光速的一个可观比例。

“类星体推进器”的名称来源於“类星体”(quasar)——这是一种在许多星系中心发现的、由物质落入超大质量黑洞而產生的超亮天体,其亮度通常是整个星系的数千倍。

如果谨慎使用,安装在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上的类星体推进器能够推动整个星系——尤其是当星系中分布有多个此类推进器时,它们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共同“拖拽”星系前进。

对於一个足够先进的文明而言,这种技术可能使他们能够在一个广阔的空间区域(如一个星系超团)內对抗哈勃膨胀(宇宙膨胀),甚至可能影响周围数十亿光年范围內的天体。

不过,推进的距离越远,所需消耗的星系质量就越多——因为哈勃膨胀的速度会隨著距离的增加而加快,大致每十亿光年的距离,膨胀速度就会增加光速的7%左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