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板(pusherplate):在太空飞行器后方安装一块大型坚固的金属板,用於吸收或反射核爆炸释放的光子和粒子,將爆炸衝击力转化为向前的推力;
2。缓衝系统:推板与太空飞行器主体之间通过一组强力弹簧连接——核爆炸推动推板向前运动时,弹簧会缓慢压缩,將推板的“瞬时衝击力”转化为对太空飞行器主体的“持续推力”,避免太空飞行器因瞬间过载受损;
3。变体设计:美杜莎推进器是核脉衝推进器的一种变体,它在太空飞行器前方设置一个帆状结构,通过长繫绳与太空飞行器主体连接,核爆炸在帆状结构內部发生,推动帆状结构向前运动,进而通过繫绳拉动太空飞行器主体。
猎户座推进器是核脉衝推进器的首个主要设计方案,此外还有其他变体,例如“戴达洛斯计划”——该计划设想利用雷射引爆含有氘氚触发剂的鋰氘pellets(与美国国家点火设施使用的雷射核聚变方法类似),通过小型核聚变爆炸驱动太空飞行器。
若未来能研发出可反射伽马射线的材料,將极大改善推板的性能——通过反射而非吸收伽马射线,可使推板获得两倍的动量,大幅提高推进效率。这种材料对核聚变及其他高能物理应用也具有重要价值。
除了20世纪50-60年代的早期研究和后续的模擬计算外,核脉衝推进器尚未进行过全面的原型机测试,但理论上认为其技术是可行的,並且有能力將太空飞行器加速到足以实现星际旅行的速度。
想了解更多关於该技术及其变体的討论,可观看我们的《核选项》和《重振猎户座计划:核太空飞行器推进的新时代》节目。
加粗-核热推进器
在核热推进系统中,核反应堆的冷却方式与常规裂变反应堆类似,但核反应堆產生的热量会被直接用於加热推进剂。
儘管具体的工程设计复杂多样,但核热推进的基本原理非常简单:
1。利用未来的推进剂冷却核反应堆;
2。在不导致设备熔化的前提下,儘可能提高推进剂的温度。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闭环循环”与“开环循环”的选择:
·闭环循环:推进剂不直接与核反应堆堆芯接触,避免推进剂被放射性污染,但系统复杂度和成本较高;
·开环循环:推进剂直接流经反应堆堆芯,吸收热量后从尾部喷出——这种设计成本低、效率高,但喷出的推进剂具有放射性,因此不適合在有人活动的区域(如地球表面、近地轨道)使用。
无论是闭环还是开环核热推进系统,都能显著简化行星际任务——儘管太空本身已充满辐射,但只需为船员提供適当的辐射屏蔽,並確保太空飞行器在接近或离开有人居住的天体时的安全性即可。
儘管核热推进器通常被宣传为“从未用於地球发射”,但从现实角度来看,配备闭环系统的核热推进器用於地面发射是相对安全的——其危险性与常规火箭相比並无显著差异,即使发生故障,碎片坠落造成的风险也可控。因此,未来核热推进器有可能成为常见的发射载具。
目前,核热推进器更多被设想为“二级推进系统”:
·利用常规火箭或太空电梯等方式,將太空飞行器送入地球高轨道的空间站;
·在空间站上为太空飞行器加注核热推进系统所需的燃料,然后利用核热推进器实现从地球轨道到其他天体的航行。
加粗-猎户座推进器
猎户座推进器是核脉衝推进器最著名的实例,其工作原理是在太空飞行器后方引爆核弹,利用核爆炸產生的巨大推力將太空飞行器加速到极高的速度——足以实现星际旅行。
加粗-氧化剂
所有需要燃烧燃料的火箭都离不开氧化剂——因为燃烧过程需要氧气参与。在大多数情况下,分子氧是最常用的氧化剂。
在火箭推进中,推进剂通常是燃料与氧化剂燃烧后的產物——例如,大多数火箭的排气中都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和水,这与汽车尾气的成分相似。
加粗-光子火箭
一款优秀火箭的关键在於拥有高排气速度——从太空飞行器尾部喷出的粒子速度越快越好。在已知的粒子中,除了假想的快子(tachyons)外,没有任何粒子的速度能超过光子(光的粒子)——光子以光速传播,引力波的速度也与光速相同。
光子火箭(有时也被称为“手电筒推进器”)正是基於这一原理设计的:以光子作为推进剂,从太空飞行器尾部喷出——这些光子可以是普通可见光、雷射束,也可以是微波、伽马射线甚至无线电波等不同频率的电磁辐射。
理论上,若太空飞行器能携带大量以光子形式存在的推进剂(或能將物质转化为光子的装置,如反物质湮灭装置、黑洞蒸发装置),就能实现接近光速的飞行。
然而,当前的技术面临一个重大难题:能量密度极低。例如,现代电池的能量密度不足100万焦耳千克(即1兆焦千克),仅为等质量汽油或火箭燃料的1%-2%。而1千克光子(或其质量能量等效物)的能量高达900亿兆焦——这意味著,一块耗尽的电池实际上只损失了几纳克的质量,而非1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