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知一二?”
裴老夫子抚须而笑,眼中精光一闪,显然不信江行舟这番推托之词。
“那你且说说这一二吧!”
裴夫子语气悠然,不容拒绝。
“是,夫子!”
江行舟无奈,只得微微沉吟,
而后,他缓缓开口:
“才气之说,最早可溯至《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此乃开辟“养气说”之始,亦是才气本源之根。
至汉末,曹丕《典论?论文》,继承孟圣学说,首倡‘文以气为主,言文人当以‘精、神、气’灌注文章,
精、气、神与文章融合,化为??才气,流动于字里行间。
此乃文道史上,首篇系统阐述以气驭文”之论,自此,文人恍然大悟,明白才气驭文术之道。
而后,大儒韩愈承其遗志,立‘气盛言宜”之说?????气,水也;言,浮物也。”
言??便是文字、诗词文章。
以水浮物,便是以气驭文!”
说着,
江行舟袖袍微拂,指尖轻点虚空,似在勾勒文气流转之象:
“韩愈此言一出,才气与文术之关联,终成定论。
文道,由此搭建起了万丈高楼的最基础核心理论,奠定了才气本源的地位。
至此,
才气,成为承载文术的根基!
才气和文术理论,也彻底成熟!"
东城楼堂内,一片寂静。
江行舟神色肃穆,衣袖微振,继续道来:“至于后来,葛洪在《文宫秘府论》,首创提出‘文言’说,才气可蓄、可养、可运化。
并在《抱朴子?祛惑》文中提出,文宫之极限为无暇紫府??[及至天上,先过紫府,金床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
他目光微抬,
似穿透岁月长河,望向那些在万古长夜文道中,艰辛跋涉的先贤身影。
“再后来,又诞生了一部重量级的著作??南朝大儒刘勰的《文心雕龙》,创‘文心”说、“文人风骨”说,开辟文心、文骨理论。。。。。。
自此文道修行,始有脉络可循,方法日渐清晰。”
说到此处,他忽而一顿,摇头轻叹:
“不过,这些是后话了,涉及文宫、文心、文胆、文骨。。。。诸般学说,,这与才气本源的讨论,已相去渐远。
正是无数前辈们,日以继夜的论道,完善了这一整套的文道修行理论。
犹如暗夜穿行于丛林,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打通文道一个又一个瓶颈!
我等童生,秀才后辈,才能轻轻松松沿着前辈足迹,在文道之路前行。”
江行舟拱手,朝在座的前辈们,发自内心深处,恭敬的深深一礼。
此言一毕,
满座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