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陛下执意要体察民情的话,待国子监问政事毕,老奴亲自安排。
精选左军心腹锐卒,著便装,分班次,严密布控於陛下可能行经之处!
陛下出行路线、时辰,亦需绝对保密!
且仅限东西两市核心热闹街衢,不得深入坊间僻巷!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时辰!此乃老奴底线,万望陛下体谅老奴一片苦心!”
仇士良提出的条件极为苛刻,几乎是將皇帝置於一个移动的铁笼之中。
李炎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妥协和满意的笑容:
“好好好,就依仇公!有仇公这般周密安排,朕就放心了。
不过此事不急,待明日问政之后再说,先处理完这些烦人的奏疏要紧。”
“陛下圣明。”仇士良鬆了口气,只要不是立刻去,就有转圜余地。
奏疏批阅继续。李炎似乎因得到了出宫的承诺而心情愉悦,问询的语气也轻快了些。
仇士良则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心中那点因新君贪玩而生的轻视,似乎又盖过了丹凤门上的警兆。
处理完最后一份奏疏,李炎再次真诚地道谢:
“今日又辛苦仇公了,快回去歇息吧,明日问政,还需仇公隨侍左右,到时朕再召仇公来。”
“老奴告退。”仇士良深深一揖,带著满腹的思虑,退出了紫宸殿。
看著新君那带著疲惫却似乎心满意足的脸,仇士良最终还是在心里给今日的异常下了一个暂时性的结论:
陛下聪颖,临机应变之才或有,然终究少年心性未脱,贪图逸乐,於根基处,仍离不得自己这定策国老。
李炎在仇士良转身告退后,收起了脸上所有表情,快步走到窗边,仿佛通风一样打开窗户。
面无表情的盯著仇士良的身影的身影一点点远离紫宸前殿,谁也不知此刻李炎究竟在想些什么?
皇城东南隅,国子监,明伦堂。
祭酒郑覃正亲自坐镇指挥。这位以严谨务实著称的学者兼重臣,此刻正一丝不苟地布置著明日皇帝问政的场地。
监丞、主簿、博士等官员奔走忙碌。
“陛下有旨,仪制简朴庄重,重在问政之实!”
郑覃声音洪亮,带著不容置疑的权威的说到:
“故此,明日明伦堂內,不设繁复仪仗,仅於陛下御座前置一案,设蒲团若干,供监生代表就坐陈情。
明伦堂前庭洒扫务必洁净无尘!
堂外开阔处,备齐坐席,供其余监生旁听!务求秩序井然,使陛下能清晰闻听每一条諫言!
所有参与问政之监生代表名单,再行核验!务必將才思敏捷、言之有物者列於前排!
所有陈情议题,需提前誊抄清楚,交予本官过目。
务必言之有物,切中时弊,空谈道德、攻訐私怨者,一律不得呈递!”
郑覃严厉的目光又扫过协助的学官:
“陛下亲临问政,乃千古未有之殊恩!吾辈当以实学、忠言报效!若有谁敢藉机生事,惊扰圣听,莫怪国法无情!”
郑覃深知此次问政,既是新君展现圣德、亲近士林的盛举,也是他这位国子监祭酒能否在新朝站稳脚跟的关键,必须办得无可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