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txt > 第54章 入內阁(第2页)

第54章 入內阁(第2页)

“內阁?”

听到这个名字,於琛又忍不住哆嗦起来。

实在是明朝內阁的名声太大,大的能嚇死人!

他刚还说想要个閒职,內阁能算閒职吗?

事实上,还真算。

明朝內阁这一特殊机构,起源於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皇帝的工作量大幅增加。

而过於高强度的工作,即便是朱元璋和朱棣这样的勤勉皇帝也常常感到劳累,於是便另设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成为皇帝之顾问,为皇帝分担压力。

朱棣即位之后,命一些官品较低的翰林院编修、检討等官,入午门內的文渊阁当值,参预机务,这时候才有了內阁的具体概念。

洪武年间的內阁成员,品级不高,也无固定內阁职务,只是让翰林学士、侍讲学士等官员以“顾问”的身份参与起草詔令、批答奏章,权力十分有限,仅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无决策权。

经惠帝之后,到了朱棣这里,因皇帝政务繁忙,逐渐倚重翰林学士处理政务,內阁便顺应著逐渐开始制度化。

朱棣设立“殿阁大学士”如大殿大学士、中极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依旧由低品的翰林院官员(多为五品)担任,负责起草詔书、批阅奏章。

一些重要人物,如解縉、胡广、黄淮等,在这个时候进入“內阁”。

此时內阁职能开始逐渐扩大,能够参与到军国大事的討论,但仍无正式行政权。

到宣德至成华时期,因皇帝逐渐懒政或年幼,內阁由於与皇帝的亲密性,不可避免的逐渐成为实际政务中枢,大学士权力隨之进一步扩大。

这时候內阁大学士正式定为首辅、次辅等序列,尤其首辅地位凸显,负责协调內阁一应事务。

加之重要人物如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在宣德、正统年间,以自身能力以及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內阁权威。

为这时期內阁首辅爭取了“票擬”权,即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供皇帝批红。

內阁大学士的品级也逐步提高,部分兼领六部尚书衔,进一步增强內阁权威。

这个时期的內阁开始参与重大政策制定,如军事、財政等,但仍需皇帝最终裁决。

再往后,因弘治帝对內阁的信任,嘉靖初年皇帝年幼,之后又专注於修道,內阁终於实际掌控政务,权力也隨之达到巔峰!

这个时期的內阁首辅,如刘健、谢迁、杨廷和等威望极高,几乎代行丞相职权,负责朝廷全面政务,內阁几乎已经成为另一个“相府”。

不仅票擬权得到进一步巩固,甚至可以直接影响皇帝的决策,部分首辅更甚,能直接左右朝政。

此时的大学士多兼尚书官职,品级已经升至正二品或从一品,地位与六部尚书平齐甚至更高,內阁的权威性已经无人可比!

但內阁终究身为臣子,手中权势过大,註定避免不了受到皇帝的猜忌,从而爆发衝突。

如嘉靖中期,內阁高度集权,严嵩专权后倒台,皇帝便开始对內阁加强控制。

这个时候大学士仍主要负责票擬,但皇帝已经换了路子,常常亲自批红,或通过司礼监干预,內阁的自主性开始下降。

加上內阁与司礼监之间的矛盾,內阁首辅地位再次开始受宦官掣肘。

到了万历至崇禎时期,內阁便在下坡路上越走越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