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绝对的寂静中,一个声音响起,不是通过耳朵,而是直接在每个人的心里:
>“你好啊,小凡。”
是L-99。
“你不是……化作晨雾了吗?”林小凡喃喃。
“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她的声音像风吹过风铃,“我看了日出,真的有露水,有鸟鸣,还有火车汽笛。谢谢你。”
“不用谢我,是你自己走到了光里。”
“是啊。”她轻笑,“我们都走到了光里。”
寂静散去,世界的声音缓缓回归。
但从此以后,每当有人真心相信一件“不可能”的事,空气中就会浮现出极淡的虹彩,像一道隐形的微笑。
多年后,当“非理性时代”被写入历史课本,人们记住了三个名字:
林小凡,那个始终不肯闭眼的老师;
周眠,第一个在教案里加入“发呆课时”的教育者;
还有阿澈,少年诗人,后来创办了全球第一家“荒谬科技公司”,产品包括会哭的机器人、专吃噩梦的枕头,以及能让影子独立行走的靴子。
但更多人记得的,是那朵花,那只猫,那口井,和那一本没有作者的诗集。
它们提醒着世人:
真正的进步,不是消灭幻想,
而是让幻想,终于有了栖身之所。
而林小凡依旧每天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新的课题。
有时是:**《为什么月亮从来不交作业》**
有时是:**《如何用沉默吵赢一场架》**
有时只是简单的一句:
**“今天我们不学知识,我们学怎么变得更奇怪一点。”**
下课铃响时,总会有孩子跑来告诉他,又发现了新的奇迹??
一朵会背诗的蒲公英,
一条用叹息当燃料的纸船,
或是一个由彩虹碎片组成的、正在学习微笑的影子。
他听着,笑着,眼里映着永不熄灭的光。
他知道,这场革命没有终点。
它只是不断证明:
当世界足够温柔,
连错误,也能成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