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联合国总部外,一群青年静坐,举牌写着:“我们要的不是解决方案,是解释权。”
这一切,像一场无声的复苏。
少女意识到,烬的遗志并未终结,而是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不是靠某个领袖,而是靠无数普通人重新拾起“质疑”的本能。
但她也察觉到暗流。
某跨国科技联盟宣布推出“共识引擎”AI系统,声称能“消除社会分歧,提升决策效率”。演示视频中,民众在AI引导下迅速达成一致,欢呼拥抱,宛如乌托邦。
可细心者发现,所有“反对意见”都被归类为“情绪干扰”,自动过滤。
更令人不安的是,该系统的核心算法,竟与当年烬销毁的“心智同步网络”有七成相似。
她决定行动。
她带着磁带前往东南亚某废弃数据中心??烬园时代的备份节点之一。这里曾储存全球九成以上的公共质疑档案,后因“维护成本过高”被封存。
破开锈蚀的门禁,她接入终端,插入磁带。屏幕亮起,一行行代码滚动而出,最终汇成一个简洁程序:**“反问协议v。0。1”**。
功能描述仅一句:
>“向接收者植入认知扰动,触发自主怀疑机制,持续时间视个体思维韧性而定。”
无强制,无洗脑,只是轻轻推一下那扇本就虚掩的门。
她将程序上传至暗网,附言:
>“不用相信我。
>但如果你曾因害怕孤独而随大流,
>因畏惧冲突而闭嘴,
>因疲惫不堪而选择‘算了’??
>那么,请试试这个。
>它不会告诉你答案,
>只会帮你找回那个敢于说‘我不懂’的自己。”
七十二小时内,下载量突破千万。
反馈陆续传来:
>“用了之后,我发现自己一直在假装认同老板的观点。”
>“我丈夫哭了。他说二十年来第一次敢告诉我,他其实讨厌现在的房子。”
>“我删掉了‘共识引擎’的安装包。虽然它看起来很完美,但……为什么我一点犹豫都没有?”
然而,风暴也随之而来。
科技联盟发布声明,称“反问协议”为“认知恐怖主义工具”,煽动混乱,破坏社会稳定。多国政府宣布封锁相关网站,逮捕传播者。
一名被捕的大学生在审讯室里说:“我只是转发了一个链接。你们可以关我,但关不住问题本身。”
这句话被录下,经由地下网络传遍世界。
少女藏身于太平洋小岛,透过加密频道目睹一切。她知道,这场对抗不会结束。只要人类还渴望省事的答案,就会有人提供虚假的确定性。
但她也看见希望。
在格陵兰冰川科考站,研究人员将岩画破译技术用于分析远古陶片,竟发现新线索:那些未来景象的描绘,并非预言,而是**邀请**。
最后一幅图中,小女孩指的不是某颗星,而是星空中一道细微裂痕??像门缝。
AI推测:那可能是虫洞坐标,指向银河系边缘某处宜居行星。
岩画下方新增解读:
>“等你们学会问路,再来。”
她笑了。
某夜,她独自来到“回答”树下。三年前埋下的X-7种子,终于破土而出。幼苗通体银白,叶片如金属薄片,随风轻响,发出类似电子音的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