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篮球板。
“李二河同志,你为什么造篮球板呢?”
李二河身子微抖,扭头看去,忙微笑道:
“孙科长,刚才没注意你来了。我想参加区各单位联合的篮球大赛。”
孙红英莞尔一笑:
“今天我有两个好消息,第二个消息你听了肯定高兴。”
李二河停下铅笔,语气诚恳:“孙科长说说看。”
孙红英望著店里摆设说:
“第一个好消息,你的熏蒸箱各基层反馈很不错,
我们部门想找你製作50个熏蒸箱,每个3元,你看怎么样?”
店里眾人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抬头看著孙红英。
这是个大单子。
木业店又能忙碌起来。
一旁跟著的记者小刘,在笔记本上写著:
50*3=150元,按30%利润,150*0。3=45元。
小刘典型的文科生,让他默算简直要他的命。
他看著数字,望向李二河。
不愧是年纪轻轻就能攀龙附会的人物,木业生意如此红火。
“谢谢孙科长,价格合理,我们接这一订单。”
李二河隨手记录著订单的详细情况。
经过两人细致的交流,对其中的技术细节要求弄清楚,只需要他去一趟孙科长那签合约就行。
“还有呢?不是说第二条更让我满意吗?”
孙红英淡淡一笑道:“我们科室女孩子多,区里篮球比赛正缺男队员。”
李二河一怔,这是天大的好消息。
在高科长那自己想参加比赛的请求被婉拒。
原因是人员已满。
正发愁如何参加时,孙红英拋出橄欖枝。
“我让你参加可是有好处的。”
孙红英淡淡一笑,不再说下去。
“好的,孙科长,我到时一定满足你的要求。”
李二河脑中医用作坊的愿景,一遍遍在他脑中闪现。
“孙科长,河流体操……。”
小刘焦急地在旁边插话。
孙红英困惑地看著小刘,突然脸色一变,掛满笑容道:
“瞧我这脑子,给。”
孙红英从隨身带的帆布包拿出一摞信件。
李二河接过查看后,发现都是四九城各大工厂的联繫地址。
他清点著信封数目。
总共48封信,寄给柳秋如的有30封,寄给自己的只有18封。
果然让高科长说中,柳秋如比自己火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