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源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然后製作掩膜版,用高精度的照相技术把磁隙的形状记录在玻璃板上,最后通过紫外线曝光,在磁头材料表面形成精確的图案。”
“厂里有雷射印表机,可以隨时给你使用。”
林涛的话说的轻描淡写,好像那台价值十五万的雷射印表机,就像一个电饭锅一样。
办公室里的钟表指针指向了凌晨两点,但两个人的討论却越来越热烈。
秦思源不停的在纸上画著示意图,林涛则在一旁补充著各种技术细节。
“感应炉的功率需要多大?”
她问道。
“50千瓦应该够了,铜辊的线速度要达到每秒30米以上,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冷却速度。”
“紫外线光源用什么?”
“高压汞灯,365纳米波长的紫外线效果最好。”
窗外的夜色开始泛白,春日的黎明带著一丝寒意。
秦思源的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图。
“设备清单我明天就能列出来。”
她合上笔记本,脸上带著疲惫但兴奋的笑容。
“虽然难度很大,但確实有实现的可能。”
“经费方面你不用担心,需要什么设备儘管提。”
林涛將菸头掐灭在菸灰缸里。
“那些设备恐怕很贵。”
秦思源有些担心。
“感应炉加上辅助设备,至少要几万块钱。”
“技术突破需要投入,这个我明白。”
林涛站起身,走到窗前。
“厂里有雷射印表机,可以隨时给你使用。”
林涛的话说的轻描淡写,好像那台价值十五万的雷射印表机,就像一个电饭锅一样。
秦思源这才明白,林涛是一个真正懂得,並且尊重科学和技术的人。
“而且我们一旦成功,咱们就能摆脱对进口磁头的依赖,这个价值是无法估算的。”
晨曦透过玻璃窗洒进办公室,將桌上的图纸照得一片金黄。
秦思源看著那些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心中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她知道,这將是一场艰难的技术攻关,但也可能是改变整个国產音响行业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