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红楼兵圣笔趣阁无弹窗 > 第394章 变化(第3页)

第394章 变化(第3页)

粮菜行有两种粮票,一种是需要和现钱结合用的指标,一种是可以直接购买粮食的粮票,这种粮票有十元、一元、一角、一分的四种。

十元可以兑换两石粮食,按照官方的售价也就是价值一两银子。

但这是大同内的价格。

外面一两银子别说一石米,就是三两银子都难买到一石米,至于大同一两银子两石米,外头人再眼馋也别想买走,要么手里有配额的粮票,要么是现在这种粮票。

一百斤蜂窝煤三分钱,加上黄泥做成的蜂窝煤,成本还要低,但是一百斤却要卖四分钱。

大同不光粮价稳定,物价也稳定。

从煤矿每天拉蜂窝煤出来,一百斤才挣五文钱,所以车夫们为了多挣钱,必须要跑的勤快,让更多的人买到蜂窝煤,除了刮风下雨下雪,往常一天大多能卖千斤上下,刚好一大车。

一天五十文,一个月就是一两五钱,看起来比种地要收入高多了,但是每天拖一千斤蜂窝煤必须要有牲口,大车偶尔还要修补。

零零碎碎的下来,每个月也能落到一两左右。

老婆子给城里人洗衣服做针线缝补挣个家用钱,一个老人三个孩子,全家六口都指望自己的骡子和板车了,所以车夫不敢停。

靠着前两年得来的活计,不光养活了家人,逢年过节还能尝尝腥。

不过车夫很小心。

伺候牲口比照顾自己都用心,生怕牲口病了,板车也是,修修补补尽量自己上手,只要这两头不出事,那么自己每月一两五钱就能实打实到手,等到了年节能给全家人添置新衣裳。

把钱都藏在贴身的小袋子里,车夫这才重新去找新的老主顾,跑了两年多了,街坊都熟悉,嘴角不知不觉露出笑容。

家里不缺煤不缺水。

妇人关上门去了军属场,那里有给军队制作被衣,旗帜常服等活计,优先安顿军士家属。

除了白天干活外,时不时还会唱新歌唱新戏。

“刘二家的。”

妇人刚刚来到场里,管事妇人就赶来拉着她,笑呵呵道:“有个好差事,要求高,咱们这里只有你最合适。”

管事妇人是大家推选出来的。

对谁都和气。

“我?”妇人下意识道:“我不行。”

“你嗓音最好听,大家都说你最合适。”管事妇人笑道:“还是唱新戏,只是以后唱歌军队听,让大小伙们热闹热闹,给他们鼓鼓劲。”

“那那好吧。”

听到是唱给军队听,而不是去外面唱,妇人心里不是很抵触,只是有些不好意思。

唱戏是下九流,名声多年如此。

虽然上面都在说士农工商一切平等,不存在谁比谁高,但谁也做不到扭转印象。

大旱已经两年。

而大同的改革已经三年。

新来的商人来追寻遍地黄金的大同,亲自看到后,惊讶的语无伦次,特别是看到城里人们的习以为常,更是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难道他们就这么改变了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伴感慨道:“可能他们一直呆在大同,所以感觉不大吧。”

不光是灾民,还有许多做生意的人。

特别是以闯荡天下闻名的徽州人居多,徽州穷困,土地多是山地,而人口又多,呆在家乡只能饿死,促使年轻人们都得出去找活路。

犹如二十世纪的福建人。

因此徽州人做生意的居多,纯粹的生意人也居多。

街道上人群很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