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 第151章 牛憨 这个妹妹我好像认得(第1页)

第151章 牛憨 这个妹妹我好像认得(第1页)

蹇硕绝非庸碌之辈。

他能在诡谲莫测的深宫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权势不逊于十常侍的大太监,自有其一套立身存命的法则。

这位陛下长女,平日里深居简出,看似与其他公主无异,

只在宫中陪伴太妃,。。。

秋去冬来,江汉平原霜雪初降。校尉回营之后,日夜操演士卒,修缮甲兵,整备粮草,为西进之役做万全之计。三月休整,非为懈怠,实乃蓄势。他深知,入蜀一役,非但关乎季汉立国根基,更将决定天下大势走向。若成,则据险而守,天府之资可养百万雄师;若败,则荆州孤立,内外交困,再无回旋余地。

他命陈震总揽后勤,自襄阳至夷陵,沿途设立十二处转运仓,囤积米粟三十万石、军械五万件;又令赵云督水师于江陵集结战船三百艘,艨艟斗舰皆配霹雳弹与火箭,以防孙权暗中截击。陆路则由李通率骑兵五千为前驱,屯于秭归,随时准备翻越巫山。至于主力两万步卒,皆精选百战老兵,披坚执锐,号“虎贲营”,由校尉亲率,待令而发。

诸葛亮自成都归来已半月,面带风尘,却神采奕奕。夜深人静,二人独对灯下,共议蜀中形势。孔明轻摇羽扇,低声道:“刘璋昏聩日甚,朝政尽委于张松、法正之流,然此二人皆心向主公久矣。此次刘璋欲亲赴荆州,实为张松所劝,欲借主公之力抗曹操。然其内臣黄权、刘巴等人力谏不可,恐有去无回。如今成都内外争执不下,人心浮动。”

校尉凝眉:“彼既犹豫,何不顺势而动?我军可假作接应,遣使迎驾于巴东。若刘璋真来,则可趁机控其行止,挟势以取州权;若不来,则正好斥其背约,名正言顺兴兵入蜀。”

诸葛亮颔首:“将军所见极是。且我已在成都布下七十余名细作,遍布郡县,只待烽火一起,便可里应外合。关平亦已联络益州豪族三十余家,皆愿开关献城。只差一个由头。”

校尉沉吟片刻,忽问:“张鲁近况如何?”

“张鲁信奉五斗米道,自称‘师君’,在汉中颇得民心。然其志不在争霸,唯求自保。曹操屡遣使招降,皆被拒之。眼下正与马超残部对峙于斜谷口,无暇南顾。”诸葛亮顿了顿,压低声音,“但有一事,不得不防??曹操已遣钟繇屯兵长安,暗结马腾旧部,似有意借道陇西,绕袭巴蜀侧翼。”

校尉冷哼一声:“曹孟德果然不死心。他知我必图益州,故欲抢先一步,或联张鲁,或扶刘璋,总之不容我独占西南。”

“正是。”诸葛亮目光微闪,“因此,我们必须速决。拖得越久,变数越多。”

校尉缓缓起身,踱至帐门,望向远处星河。良久,方道:“那就让他来吧。刘璋若敢来,我便以礼相迎;若不敢来,我便以义相责。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手。此番入蜀,不是夺,是救??救蜀民于水火,救汉室于倾颓。”

翌日清晨,校尉召集诸将议事。他立于高台之上,声如洪钟:“诸君!自赤壁之战至今,我等浴血奋战,屯田养民,北逐胡寇,南安荆楚,所为何事?非为一人富贵,乃为天下苍生谋一条活路!今刘璋昏庸,百姓困苦,巴蜀之地,沃野千里却不得其用。我奉主公之命,即将西征,取益州以为根本,兴王业以复汉室!尔等可愿随我踏破青山,饮马岷江?”

众将齐声怒吼:“愿随将军,死生无悔!”声震山谷,惊起千群飞鸟。

三日后,大军开拔。旌旗蔽日,鼓角连营,自夏口沿江西上,浩浩荡荡。百姓扶老携幼,送至江岸,有人焚香祷告,有人跪地叩首。孩童依旧唱着那首歌谣:“牛将军,不怕雨,扛麻袋,救千户……”歌声随江风飘远,仿佛一路伴行。

舟行七日,抵巴东。此处乃入蜀门户,两岸峭壁如削,江流湍急,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校尉下令停舟扎营,遣使持节前往成都,宣称奉刘备之命,迎接刘璋驾临荆州,并愿协防曹贼入侵。

与此同时,他密令庞统潜入江州(今重庆),联络当地太守严颜。严颜本为刘焉旧将,忠直刚烈,素不满刘璋懦弱误国。此前曾断然拒绝张鲁借道,留下“我岂能为贼子开城门”之语。校尉早闻其名,特派心腹携亲笔书信前往,许以“共扶汉室,匡正益州”八字。

不出十日,严颜遣子回信,愿开关迎军,并愿亲自引路翻越七曲山道。校尉大喜,即刻调整部署:命赵云率水师继续西进,屯于鱼复,威慑白帝城;李通则领骑兵穿越瞿塘峡,进驻垫江,切断成都与东部诸郡联系;主力暂缓前行,待时机成熟再一举突进。

就在此时,成都传来急报:刘璋终被张松说服,决意启程赴荆州,定于十月十五日自成都出发,经广汉、巴郡而来,随行官员百余,护卫兵三千。

校尉闻讯,立即召集群僚商议。有人主张趁其离城,迅速出兵占领成都;有人则担心此举过于激进,反失道义。校尉默然良久,最终摇头道:“不可。刘璋虽弱,终究是汉室宗亲,若我军在其离境之际夺城,天下必说我背信弃义。届时孙权必借此攻讦,煽动诸侯共伐我军,前功尽弃矣。”

他站起身,指着地图道:“我们不动成都,而是控制沿途要隘。待刘璋行至巴郡,我军以‘护驾’为名,进驻江州、垫江、阆中,将其行程纳入掌控。若其途中醒悟回头,我便顺势接管各郡;若其执意前来,待其进入我军势力范围,便可相机行事??或劝其禅让,或迫其就范,皆不失大义。”

众人皆服。

十月十三日,探马来报:刘璋车驾已过德阳,正向巴郡进发,沿途百姓夹道观望,多有叹息者,谓“州牧出走,国将不国”。

校尉当机立断,亲率五千精兵连夜疾行,抢占垫江城。该城地处嘉陵江与涪江交汇之处,乃成都东出咽喉。守将原为刘璋亲信吴懿,然其妹吴氏早年嫁予刘备,两家本有姻亲之谊。校尉遣陈震为使,晓以利害,动之以情。吴懿思虑再三,终开城归降。

次日,赵云亦顺利接收鱼复,白帝城守将见大势已去,主动献印。至此,长江上游门户尽入校尉之手。

十五日晨,刘璋车驾抵达巴郡江州。城楼上,严颜亲自迎候,却不见校尉身影。使者出城相迎,言:“牛将军已于三日前奉命北返,处理幽州边患,今由副将代为护驾,请州牧暂驻江州驿馆,待荆州方面派员接应。”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