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征途启航有感 > 第46章(第2页)

第46章(第2页)

只要我们建立了良好的教育培训体制,真正的能人会层出不穷的,替代这些贪欲难以满足的完全利己主义者,有什么问题吗?自以为离开了自己,企业就不行,是人生最大的错觉之一。也许离开了你,原来你创始的企业确实不行了,但类似的企业,早就已经发展起来了。

所以让他们走,我们绝不挽留。真正良好的经济,不是向他们让步,能够换来的,而是需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

谈到这里的时候,李思华想起了前世,因为对疫情管理不满,一大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嚷嚷着要移民,当时就让李思华感到可笑。这些人移民,又能在西方社会找到多少机会呢?他们的离开,对国家的大局能够有什么影响呢?这些人很多是企业高层,但其实真的是自己能力很强吗?不过是幸存者偏差而已,有的是人可以替代。在当时的社会上,太多的人不是没有足够的能力,而是没有足够的机会而已。他们的离开,可能反而给这些人机会。

说实话,当时已经是中俄与美欧开始对立的格局,未来是否会发展到热战都不一定。看到这些人的“移民”叫嚷,未免感觉这是1949,人在大陆,却加入了国民党的赶脚。如果这样的比喻,让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悦,他们还可以想象,在1941年,日美爆发战争前,日本人赶着移民美国集中营的好事。

确定了原则之后,我们要定义经济组织的机制。

我们上述的原则是按照民营企业设定的。在民用企业确定原则后,它的机制已经很清楚。创始人自行组织管理层、合法合规招聘员工,合法合规经营和纳税,调查部门保持对其经营情况和数据的调查和监察,以保证其合法合规。其它的内部管理,党组织也好,政府也好,都不会干涉。民营企业底层员工的利益,还是要依靠调查和执法部门来保证,至于民企工会,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很容易被收买。

公有制企业或者说国企,又该如何设定经济组织呢?

在薪资方面,我们的原则是共同富裕,所以不存在管理层薪资大大高于普通员工的可行性,最高规定,管理高层的个人薪资,不能高于员工平均薪资的2倍,略微的差距,是为了维护管理层的权威。

在利润方面,不同的企业,要根据对行业的调查情况,决定其上交利润的比例。除去上交利润之后的剩余利润,以类似民企员工持股会的性质进行分红,但最高领导的分红收入,不得超过普通员工平均分红收入的10倍。这已经是很高的激励了。

说到底,在公有制企业,你想获得更多的财富,就只有一条,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搞上去,共同富裕了,你的收入就高了。但是,不可能发财。想发财,又觉得自己有本事,那就脱离公有制企业,去自己创业,或者去民企。

除了一般的民企和公有制企业,可能还有两种特殊的企业。一种是国内的合资或合作企业,参照民企的模式执行。但如果是公有制企业与之合作或合资的混合制企业,国企的股权部分按国企规则执行,而民企的股权部分按民企规则执行。

另一种是现在还没有,但未来可能会有的企业。例如外国资本来投资,建立了中外合资或者外商独资的企业,如何处理呢?

原则是,圈起来,而且我们不会为他们单独开新的条件。这类的企业,必须设立于沿海的自由贸易区或者保税区,因为他们投资的利润,不是分给员工,而是要拿走,所以我们引进他们,本身是为了特殊的目的,例如某项产业,我们自身的能力还比较欠缺,而不是为了他们的资本。

这些外商背景的企业,他们要招聘优质的员工,就必须给出更高的薪水,因为我们自己的企业,利润是必须分配给员工的。他们不分利润,那就必须提高薪水。劳动部门,要根据对国内企业的测算,单独设定外商投资企业的最低工资标准。

无论是民企或者是外企,我们的经济部门,切忌一点,就是不能为了引入资本的招商引资,而去扭曲甚至变更我们的原则。经济数据的增长不是目的,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改善才是目的,不要本末倒置。

未来,不管是我们最高5%利润的规定,还是底层员工的最低薪资标准,都会受到无数的攻击,资本和资本家们,会找出无数的理由,几十年如一日,来诱使我们放弃自己的原则,这是考验党性的时候。是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就要看自己能否坚持原则。

我们不能用人民的利益,去交换所谓的招商引资,通过努力压低人民的收入,来获得资本家的青睐,这样的所谓“营商环境”,一点都不是骄傲的事情,反而是耻辱。

只要我们的市场足够大,消费力足够强,劳动生产率能够不断提高,自然有能忍受我们条件的资本家来投资。暂时少一些没有问题,不要焦躁到放弃自己的原则。记住,对资本和资本家的引进,只是解决我们暂时的不足,而不是作为主线来发展,如果是那样,只能意味着我们这个党变质了。

第77章管理、监督、创造和分配

李思华指出,建立了以上4类企业的机制,并不意味着党和政府就对其放手,相反,严密的监管,是必须始终存在的。

目前党和政府各个部门的设立,基本已经确立了一条原则,就是必须有3个内部组织:教育部、调研部和监察部。

每个部门,其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终生教育,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成为本职工作上的专家,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

每个部门,不能是所谓的“坐班”,天天呆在办公室,与以前封建王朝时代的衙门一样,等着人家上门,这中官老爷的做派,决不允许。每个工作人员,每年至少有13的工作时间,应该是在调研与本部门有关的工作中,而调研部的人员,更应该是永远的车马劳碌,这就是本职工作。

每个部门,必须严肃纪律,监察部就是监察部门内部的不良事实,例如腐败,上级部门还会有对下级部门的另行监察。部门出问题,而监察部未动作的,必须要罪加一等。

参考我党对内部的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我们已经在筹备企业调查总局,企查总局下面会分设国企调查局、民企调查局、外企调查局、内部监察局等部门。这将是一个庞大的部门。

我们可以设想,以缅甸为例,未来可能有3000万人,按照经济繁盛时代,每100人有一家企业的比例,则会有30万家企业。每个企业调查员负责10家企业,而且有另外的调查员交叉调查,至少1家企业,会有2位不同来源的调查员负责。这样,就需要至少6万名调查员。

这些调查员的要求其实很高,对于人品操守和文化财务水平都有要求。其对于自己负责的调研企业,要尽量做到与其创始人一样的熟悉程度,对于企业的财务、薪资、人员结构、思想状况、产品情况、销售情况等,都需要心里有数。

这些调查员本身构成一个“营销网络”,他们还可以帮助企业,通过调查员网络,进行产品营销和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希特勒的社工党都可以为企业做到的事情,我们的组织没有道理不做的更好。

所以,调查员其实就是党和政府驻企业的联络员。必须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他们一方面要维护党和政府对于企业的各项政策,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另一方面,要帮助企业发展和扩大,反馈现行政策或者政府行为不合理的地方。他们还能够汇集无数的有效数据,便于党和政府未来政策方针的调整和发展。

有人可能会说,这会导致“吃皇粮”的人太多,不符合精兵简政的原则,导致费用过高。其实,我们从来不怕吃皇粮的人太多,我们怕的是,吃皇粮的人都在混饭吃。我们是对人民无限负责的政府,所以当然是大政府的格局。如果企查总局,做到了其应有的职责,那么人多一些,则是必要的代价。

这种模式,其实有点类似银行对企业的管理模式。银行对企业,也是3个组织,业务、风控和审核3部门。业务负责向企业接单;而风控其实就是调查,确认企业经营状况是否安全,是否可以放款;而审核就是对前述流程进行监控,避免业务和风控部门“独走”,违反规定。

如此庞大的组织,自然也存在调查员可能的腐败或者徇私行径。内部监察局就是起监督作用的,监察部门应该使用企业抽样巡查、数据挖掘分析等多种方式,实现有效监督。

所以调查和监督,是我们应对庞大的企业群落管理的基本方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