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不知道?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在?扶苏的?心?里都和“傲娇”两个字脱不了钩。而且随着事?情发展印象也被不断强化。直到偶然被本人?发觉后,恼羞成怒地“教训”了扶苏一顿,此?事?方才告一段落。
离开梅尧臣办公室的?时候,扶苏满载而归。
这个满载而归,不仅指的?是?情报上,还有?物理上的?——约有?半人?高的?儒家经典书籍被扶苏捧在?手里,险些压断了他的?小?腰!
这些书,全是?梅尧臣专挑出来送他的?。
“你要是?能把这些全都背下来,升入治事?斋中学习就也指日可待了。若是?能将个中的?道?理融入经世治民之道?,科举中第,亦不远矣!”
扶苏约莫瞅了一眼书的?封面:《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以上都是?必考的?,此?以还有?《孟子》、《荀子》、《孝经》、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一想到这些书要全部背诵、释义,就令人?两眼一黑又一黑。
有?那么一瞬间,扶苏想干脆发动“父能量”,直接让仁宗下旨罢免作弄他的?王先生,或者给他开绿灯,直通治事?斋算了。
他可是?掌握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人?,经义不会背,还怕写不好几篇小?小?的?策论吗?
但?是?,不可以。
扶苏可是?跟官家夸下海口的?,第二?天就去求助是?什么道?理?到时候,不仅肯定要被狠狠嘲笑一通,官家也会把他重新拽回资善堂,说不定还会再遇见司马光。
算了,背书就背书吧,总比司马光好点!
“阿嚏!”
“……谁在?念我吗?”
寂寂的?长夜里,扶苏点灯苦读、试图挑战升斋,一想到司马光的?脸,他就宛如打了鸡血般疲惫尽数消失殆尽。丝毫不知道?,三岁会背《礼记·大?学》的?事?迹从国子监传到监外。
伴随着家长的?念叨与叹息,他的?名字,又成了汴京城多少孩子的?噩梦。
-----------------------
作者有话说:国子监分斋,经义斋一般去考明经科,但明经不如进士受重视,所以私设了监内也能升斋。
张及甫比较菜,苏轼年龄小,基础教育没做完读的是经义斋;其他人读治事斋。
之前说过,宋人?爱神?童。
或者说没有哪个朝代不爱神?童。甘罗十二拜相、骆宾王七岁咏鹅。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
但自从黄巢断了门阀的根,宋朝以来,科举成了做官最便捷的途径之后,对?神?童的推崇愈发功利和极端。三岁就会百位数加减法的神?童啥也不是,三岁会背《礼记·大学》的神?童?高?低得去看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