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琢把心思投入到了皇庄上的事去。
时辰不早,太后吩咐宫女摆饭。
陪读姑娘们都坐在次间吃。
刚才发生了夏菡的事,俞琬仍心有余悸。
天子登基六年还未立储,百官忧心,这段时日频繁上疏,俞家众人都觉得二皇子会被立为太子,故而她进宫前也是抱着要接近谢绎的心,现在看来,幸好夏菡性子鲁莽当了替死鬼,不然被毁容的就是她!
真没想到谢绎竟这样不怜香惜玉。
夏菡蠢是蠢,可好歹生得貌美如花啊。
俞琬打消了做二皇子妃的念头。
倘若谢绎不主动,她是不会再做任何努力的,至于这位置会不会落到袁长瑜手里,她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如果阻拦不了,就算袁长瑜以后当了太子妃,那离当皇后还远着呢,谁知道袁老爷子能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待多久?再厉害,难道能敌得过老天,能长命百岁?顶多活到七十吧!
俞琬暗地诅咒了一句,默不作声吃饭。
今儿虽是太后的小生辰,但官员们仍一样敬献贺礼,孟家也准备了一份,只能不能到太后手里,很难说。
老太太不知宫内情况,听说夏家的姑娘伤了脸,被送出城去医治后,心就开始七上八下的。
原先她一点都不担心那小孙女,而今她变得令人无所适从,怎能不怕她惹出事?就在这时,常家忽然送来请帖,邀请她们女眷明日去城外游园,老太太打起精神,叮嘱杨氏:“常三公子说要提亲,这回常夫人请我们,应是要定下来,你回去让阿月莫再痴心妄想,会宁侯府岂是我们能高攀的?常三公子配她足矣,她要不听话,你给我好好训一训,这等节骨眼上决不能心慈手软!”
也是为女儿好,杨氏满口答应。
上回鼓足勇气溜出府,又故意喝酒引出戚纶,孟清月觉得这应是她这辈子最大胆的一次,此后也只能认命,故而杨氏一再告诫,她都应了。
次日姐妹俩同坐一辆车,她异常沉默,连点心干果都没吃。
什么叫烂泥扶不上墙,这就是。
孟清雪道:“就你这样也只配嫁给常三公子,不过一次失败就放弃了,亏得堂妹提醒你,结果你……罢了,今日一去,必成定局。”
孟清月手指搅在一起:“那你要我如何?我都按你说的做了,是戚二公子看不上我,强扭的瓜不甜。”
看不上还送她回来?那戚纶也实在太闲。
不过他没按照计划,来家中面见长辈,确实出乎意料。
是并没有那么喜欢姐姐?还是他也在乎门第?如果是后者,那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功,孟清雪对戚纶并不了解,也分不清是哪一种。
“要不你换一个?”
“……”
“凭你的样貌嫁个举人应是不难。”
“饶了我吧!”孟清月捂住耳朵,“我换谁啊?妹妹,我们才来京城,都不认识几个人,算了,王八配绿豆,我自己也不是什么好的,嫁给常三公子差不多。”
孟清雪听得心头一刺。
她虽也嫌弃姐姐,可姐姐真的不算好的吗?
十八岁的姑娘活色生香,艳若桃李,凭什么不算好的呢?
如果说“笨的”就不是好的,那她跟孟清泠比,是不是也不算好的?孟清雪手指微微捏紧:“如果你不想嫁,还来得及,毕竟尚未定亲……”
“算了,”孟清月心灰意冷,“妹妹,上回多谢你帮我,今次就算了,胳膊拧不过大腿,我要怎么反抗祖父祖母?若是我今日得罪他们,下回嫁的公子指不定比常三公子还差。”
孟清雪语塞。
想想,常家条件确实是算好的,只是常三公子不争气。
她抿住唇没再说话。
城外的玉仙观一向都是游园胜地,观内杏花如云,黄莺高歌,燕子飞舞,行人如织。
常思诚提着食盒跟在母亲身边:“孩儿专程去甜水巷买的。”
这份殷勤为什么,常夫人当然清楚。
她斜睨儿子一眼:“我丑话说在前头,你娶那孟大姑娘可以,但以后为娘如何教她,你不准插手,你大嫂二嫂都不在京城,她总不能游手好闲。”
常思诚一愣:“不是有管事吗,要她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