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邓医生说……卫逍特别讨厌各种棋……”纫兰低喃着,眼神还有些发怔,显然仍在努力消化这些沉重的往事。
霍屹见状,故意蹙起眉头,用一种委屈的语气凑近她:“都怪你,拉我下了一晚上棋。”
“我本来也没想跟你下棋啊。”纫兰下意识地脱口反驳。
话音刚落,她便对上了霍屹骤然深邃的目光。
他凝眸望向她,眼底似有暗潮汹涌,声音压低:“哦?娘娘深夜单独召见臣,原本是想……跟臣做什么?”
“我……”纫兰一时语塞,被他直白而暧昧的问题问得面颊发热,白皙的耳尖瞬间染上一片绯红。
霍屹看着她害羞的模样,低笑一声,将人一把揽入怀中,从身后紧紧环住。他将下巴亲昵地搁在她的肩上,温热的唇瓣几乎要贴到她发烫的耳垂上,嗓音低沉而磁性:“没事,我原谅你了。”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搂着她的手臂收紧了些,气息拂过她的颈侧:“只要你再跟我……多‘做’几次。”
纫兰被他呼出的热气弄得颈间痒极了,忍不住缩起脖子‘咯咯’笑了起来,一边躲闪一边用手轻推他:“别闹了……痒……”笑闹了一阵,她勉强正了正神色,“真的不闹了,快吃饭,下午我还有正事要忙呢。”
霍屹却不依不饶,含着那枚诱人的耳垂深深吻吮了一下,才依依不舍地松开,语气里满是眷恋:“什么正事?”
比我还重要?
纫兰坐回座位,拿起筷子边吃边说:“欧美订单还有四分之三没完成,两周后就必须交货。现在虽然多了两台改造好的R型织机,但毕竟只有两台,也只是杯水车薪。”
霍屹闻言,也收敛了玩笑的神色,“你不是找了金敏芝买新机器?”
“她那边的新机器都是进口原件回来组装,没那么快到位。”纫兰思忖,“时间不等人,我得赶紧去找找看,有没有哪家纺织厂目前产能有富余,能帮我们分担一部分订单,先渡过这个难关。”
霍屹沉吟道:“现在这个时间点恐怕有点难。临近香江回归,很多人信心不足,不少厂子都在观望或者准备外迁,还有一些外资厂正在撤资清算,准备倒闭……”
两人几乎是同时抬起头,目光在空中交汇,瞬间捕捉到了彼此脑中闪过的同一个念头,异口同声地说道:
“可以低价收购那些要倒闭的外资厂!”
第62章
临近回归,不少外企准备撤资,笨重的大型机器往往难以处理,肯定需要接盘侠。
而且外资纺织厂的设备一般都比较先进,不比新设备差多少,最主要的是价格比直接买新的,应该能便宜不少。
这实在是个好思路,但谨慎考虑,纫兰还是想找专业人士帮忙衡量一下,什么样的设备,值得购入。
她拿起桌上的话筒,熟练地拨通了金敏芝的号码。
“金小姐,不好意思打扰您,想再跟您确认一下,如果我们确定采购,新一批的无梭织机和智能漂染机组,最快大概什么时候能到位呢?”纫兰的声音清晰而专业。
电话那头的金敏芝似乎正在翻阅资料,传来轻微的纸张声响:“技术团队仔细研究了你们厂的设备迭代分析报告,大部分机型都太老旧,维修和适配成本会很高,从长远看,保留的价值不大。但一次性全线升级,资金压力会非常巨大,所以我最终给出的建议还是分阶段进行。”
她顿了顿,给出了更具体的方案:“如果按照第一阶段先采购二十到三十台这样的体量来算,从D国进口核心部件,再到我们公司进行组装、调试和初步试运行,即使一切顺利,最快也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交付到您厂里。”
纫兰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信息,“行,我也是打算先采购二十台左右的新机,既能缓解最紧迫的产能瓶颈,资金压力也相对可控。”
她稍作停顿,语气转为探讨,“另外,金小姐,我这边还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是否可行,需要您帮我参谋一下。”
“你说。”金敏芝表现出兴趣。
“是这样的,眼下临近香江回归……”纫兰组织着语言,“有不少厂子,尤其是一些外资背景的纺织厂,正在选择撤资或者将产能转移海外。我在想,这或许也是一个机会。
不知道您那边有没有渠道,能否帮忙留意一下市面上资质比较好、适合收购的纺织厂?如果能直接收购这样一个现成的厂子,不仅性价比更高,还更能立刻解决我眼下的产能危机,无缝衔接那批欧美订单。”
金敏芝在电话那头沉吟了片刻:“嗯……这确实是一个思路,相当于用空间换时间,而且可能获得现成的熟练工人。不过,舒小姐……”她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感慨和探究,“现在这个形势下,很多人都在往外走,不瞒您说,我身边有些朋友甚至劝我也考虑转移部分资产。您倒是对回归后的前景很有信心?”
纫兰笑了笑,声音温和却笃定:“金小姐,您可能有所耳闻,我之前在大陆生活过十来年。我接触到的人,大多是勤劳肯干、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和干劲的人。大家都相信,只要社会稳定,日子就有奔头。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人只要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心里踏实,干什么都会特别有劲儿。我对这里,对这里的人,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