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懂,这是习惯已经养成了,反正靠着小聪明期末囫囵过去,拿个中不溜的分数。
中考正好碰上大革命,他家八辈贫农,根本不担心,发挥正常。
那些成绩好的家庭成分敏感,反倒考的比他差,当然也有比他好的家里是工人的同学,只是那么一排刚好排到他,就这么吊车尾上了高中。
高中只有两年,这两年他跟着红卫兵胡闹了一下,然后被他们把人打死了的场景吓回来了,高中就在学校混日子。
学校老师不敢教,他本来就不是努力的,就更不怎么学了,拿到毕业证去面试工厂招工。
本来这种招工就看似公平实则有内幕的,原主要是真有实力考个第一什么的也就进厂当工人了,但他没有,只能回家待着了。
不用上学更没工作,他也不干活,时不时念叨他自己成绩有多好多好,都是因为他的户口是农村的,所以城里的一些工作不招他。
就是不限户口的,人家当天放出来消息当天报名结束,他都没机会知道。
还有更过分的,直接内定,他去考了也是陪跑。
偏偏他们这城市不发达,厂子少,招工更少。
总之不是他考不上,是外界因素让他没法当工人。
家里一个两个还都信,就是三个嫂子都信他这话,谁叫小叔子是家里唯一的高中生,要不是高考取消了他肯定能考上大学。
要不说原主的嘴其实也挺能耐,将一家子哄的团团转。
如果这么安分的待着一家子也能过的不错,但原主不还要去县里看看有没有招工的消息,去了县里总得给准备点吃的。
还不能太差了,太差了去县里让人瞧不起的。
没有?那就拿点粮食,他去找同学换票,搭点钱去国营饭店吃。
原主硬生生靠着吸血全家过上了比一些城里人都过的好。
1977年高考恢复,原主参加了高考?
他露馅儿了吗?起码在赵家没有,他那是发挥失常,考试的时候突然肚子疼,他忍的很辛苦,但是……
赵家人就让他明年再考,第二次高考他直接发烧考场都没去成,第三次他手被人撞伤了。
赵宝根和张秀花说什么都不让他考了,放在以前那就是他和高考犯冲。
原主‘不敢置信’自暴自弃,啥事情也不干(村里人:那不是一直都这样吗?)。
他又没讨媳妇儿,赵宝根和张秀花担心他们百年后儿子孙子就不管小儿子了,敲打了又敲打。
他们忧心忡忡的走了,苦了下头的孙子也就是原主的侄子。
(AdProvider=window。AdProvider||[])。push({"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