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先将冷藏了一晚的面团处理完毕后放进烤箱,做出的红糖饼干交给杰拉多后,可露丽便开始了为甜点大赛决赛的准备。
大赛的管理方还是有着相当的效率的。第二天一早,打开门时,可露丽便看见了在家门口整整齐齐罗列着的素材。
她将材料满满当当地放到了厨房宽敞的料理台上,一边清点,一边将即将要用到的材料整理出来。
可露丽在现实中一共做过两次[巴克拉瓦]。一次是在她刚刚开始学习没多久时,一次则是在她即将毕业时。
她第一次制作的巴克拉瓦,实际上是承蒙了现代工业的便利的。市面上很多地方就有贩卖巴克拉瓦所必须的菲洛(phyllo)面皮,这种面皮就像纸张一样轻薄,每张的厚度不超过0。1毫米。
制作巴克拉瓦的一大难点有了工业的加持,自是迎刃而解。接下来便是按部就班地制作黄油、制作糖浆了。
可露丽初制作巴克拉瓦时,师傅是为了锻炼她对火候的掌控。
通过这一份糖浆,就能品出料理人对甜度、酸度、时间的判断力如何。师傅熬制糖浆时,完全无需品尝,通过经验就能一眼看出时机的成熟。
而到了可露丽,糖浆这一步骤便熬了她五个月的时间。
而她第二次再做巴克拉瓦,是一场私人的测验。师傅要求她从头至尾,独自完成一份巴克拉瓦,以此算作毕业。
这次再没了工业力量的相助,她需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将一份面团擀得比纸更薄。她需要独自熬制糖浆,再无师傅的提点,这糖浆要足够的甜,但不能够腻。
……
可露丽打开火灶,加入白砂糖与水,以中火加热,逐渐搅拌。
她有些找回了以前的手感,又像是捡起了两次制作巴克拉瓦时的懵懂与紧张。
需要熬制多久?
火是不是开得太大,又是不是开得太小了?
已经好了吗?
她不能单纯地按照记忆中的时间与步骤去做,因为不同的灶台,不同的火力,用具与环境也不同。
上次制作巴克拉瓦于她而言已过了2年,那时的记忆也有些模糊了。
色泽、黏度、拉丝长短。这样的经验变得暗昧而不可靠。
缺失了几分游刃有余,可露丽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通过品尝来确定糖浆的完成度。
再适时在糖浆中加入柠檬汁,是为了中和甜味,并为糖浆提供色泽。
时隔2年,再制糖浆时,可露丽总觉得赶不上记忆中的味道。
但毕竟是隔着年月后的第一次,可露丽先将糖浆放置一边进行冷却,再开始准备起巴克拉瓦的馅料。
主办方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坚果,可露丽将其剥壳去皮,这又花费了相当的时间。
因为缺了食物处理机,打碎坚果的这一步骤也只能依靠手动,可露丽将其切碎、搅打至粗颗粒状,并加入糖、肉桂粉、肉豆蔻粉。
接着……便是令人头疼又无奈的基本功时间了。
理所当然的,在万国,可露丽询问过了,这里并没有类似的“菲洛面皮”——她只能依靠自己去做了。
尽管早已预料到了这样的结果,可露丽仍忍不住叹了口气。
如果说厨师的基本功是刀工与火候,那么甜点师的基本功大概就是搅拌与揉面了。
可露丽犹记得,她以为将面皮擀得比纸张还薄,仅仅通过揉面技巧就够了。然而通过一个周的连续失败经历,她终是意识到,实际上从最初混合材料的那一步就已经决定了成败。
如果轻视了配方,多了一点水、少了一点面,改变了比率,又或者是在揉面时多了力道、错了方向,谬之毫厘,最终的成品也会失之千里。
而那时候的可露丽,至少还有一个菲洛面皮的配方;如今,她却只能依照记忆,一点一点地去修改、尝试。
她按照印象之中的比例、手感去调整面团的配方,做出来许多小面团,一个一个地去擀制。
有的是因为她失了技巧,一不小心把过薄的面皮捅破了;
有的时候是因为配方不对,面团根本就擀不大;
有的是因为放置时间过长,面皮硬成了面饼;
……
她都只能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