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有?余悸地?摸了摸肚子。
幸好,幸好她没有?怀上那个无赖的孩子。若不然就凭那个人的为人,迟早得把他们的孩子卖掉!那时?候,那孩子就和她娘一样惨了,竟然连自己的来路都不知道。
妙悟一秒就做了决定:“那我不要生孩子。”
苏轼刚要张口,想起自己是男子,不能生:“那我……不要我阿姊生了。”
两?人对视一眼,像是达成了某种共识。
他们又?问了许多三娘和阿余许多事。这两?个人自北向南而?来,又?多年生活在民间?。眼里的风景都是他们没见过的,无论说什么都能让他们惊叹连连。他们的反应又?勾起了两?人的谈兴,说得更多了。
水车、绣房、勾栏……
但是最后?,阿余的话却让他们沉默了。
她和三娘之间?,她是话少的那个。三娘初时?有?些怕人但是并不害怕小孩子。妙悟和苏轼问什么,她
,妖,也不是这个近妖法吧?
阿菩的出现,让他画得开?心不已?。甚至她偶尔的几?处错漏扶苏也悄悄弥补了。他可以保证,自己手上的这一幅绝对比官家珍藏的版本还要详细——那可是上一世无数次描画省界线的成果。
结果,当扶苏在勾勒渤海附近的半岛形状时?,妙悟和苏轼出现了。
“肃儿赵小郎,快来帮我们参谋一下,三娘和阿余,她们能做什么?”
“做什么?”
扶苏懵了懵:“三娘她,不是在绣花么?”
“可她最近看东西模糊了。绣得也不甚精细,绣品经常被绣坊压价。”
扶苏默然。
上一次他就有?所?预料,在暗处绣花极为伤眼睛。没想到这么快就应验了。
“唉……”
苏轼也想叹气了:“阿余的手粗,会钩破针线,做不了绣花的生意。她在乡间?做的是卖力气的活。但在汴京大家都觉得她是女子,没什么力气。住在相国寺也没办法常年侍候在主人家里。”
“赵小郎,你有?什么办法吗?”
-----------------------
作者有话说:鸿胪寺的棉花:听说有人瞌睡了?等着,我这就把自己做成枕头![墨镜]
按理说,给人找生计这件事,本不该让一个三岁小?孩来操心的。求八王爷、求官府都比扶苏合理。
可?是?谁让扶苏表现得太靠谱了呢?
他好像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局面,都能奇迹般地想出?解决办法。苏轼呢,虽然嘴上习惯了跟人打打闹闹,但心里未尝不暗暗佩服。一旦遇到了什么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扶苏的名字。
但这一次,扶苏却没有像苏轼想象中?一样,立刻想出?什么办法来,而是?沉思了片刻。
苏轼紧张地探头道:“怎么了,不行么?”
如果连赵小?郎都没辙的话……
扶苏回?过?神来,纳闷道:“怎么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