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苏扶穿越成扶苏 > 第106章(第1页)

第106章(第1页)

扶苏:“……倒是很符合你的人设。”

他于是把自己不写错别字的方法分享了出去,成功收到苏轼稀有的崇拜眼神:“这个好!你是怎么想到的?怎么这么聪明呢?”

扶苏微微地抬起下巴。

不是聪明,是经历的大考太多,考出来的。

他们倒是没有互相对答案,讨论每个人都写了什么内容。相邻的考生有这样做的,也有想拉着他们讨论的。苏轼似乎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分享自己的高论,但都被扶苏扯住衣服,灵活闪避了。

“快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范纯仁也十分同意,和曾巩他们把两个小豆丁夹在中间,往国子监的方向走去。

待离远了考场,扶苏才松了口气。

“怎么回事,为什么不让我说呀?”

“是为了防止他人在你身上夹带……”

“是怕有人故意说个错误的答案,倒打一耙说你跑题,搞你心态。”

范纯仁说到一半,脸上似有错愕之色:“我竟没想到这一层。父亲也不曾嘱咐过。赵小郎,还是你想得周到呀。”

扶苏擦汗:不是周到,这当然也是他无数次考出来的经验。说出来都是泪啊!

秋闱的首场就这样顺利落下帷幕,扶苏的心也安定了大半。倒不是因为对自己多么自信,而是他发现,他遇到的人似乎比他浮躁得多。他也稍稍对大宋的学子们褪下了滤镜。一千年前的考生和一千年后也没什么不同。

他在宿舍睡了个踏实的觉,迎接接下来的两场考试。

次场考经义。

题目一共有三道。

《春秋公羊传》“九世之仇犹可报”释义。

《礼记》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言何解?

《孟子》中为何说“民贵君轻”?

刚考完升斋考试的扶苏尚且有一个还没还没退化的脑子。这几道题考的经义原文又不生僻,自然是手到擒来。

但当他笔下生风时,总有一种微妙的感觉。

“九世之仇犹可报”这句话很有年代感,历数上去,还是汉武帝那时候的主流思想,也是他攻打匈奴的理论基础和舆论动员。

那么,这句话出现在今年秋闱的试卷上,是为什么呢?

扶苏心里暗暗存了个疑影。但他担忧扰乱周遭人的心态,谁都没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