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谁看到铺天盖地如雪花一样的卷子,似泰山压顶般朝自己盖过来,都会不?由得心生恐惧。更何况自从?糊名誊卷的制度采用后,阅卷官们就连欣赏考生们姿态万千的书法的余裕也无,入目皆是抄书小吏充满匠气的字体。
大约这群文官从?没想?过,自己半生都在舞文弄墨,也会有?晕字的一天吧?
这时候,倘若遇到了一篇好?文章,简直让人如久旱逢甘霖般心情畅快。因?此,一篇文笔清新诙谐、又颇有?见地的文章很快在阅卷官当中?传阅了一遭后,被推举到了主考官跟前。
“哦?”欧阳修稍稍来了兴致:“这人写了什么?”
“……您自己看吧。”
欧阳修捧着这份卷子,屏息凝神细细看去,半晌,他的眼神在卷子的某处停住,
,人,竟然胆敢在秋闱考场,阅卷官眼皮子底下编纂典故。
……而且,所有?阅卷官都没看出来。
不?,应该说大多数人都看出来了吧,但他们谁都不?敢承认,担心自己被同?僚嘲讽才疏学浅,于是集体忽略了这点,推荐给主考官欧阳修大人。直到他也点了头,众人暗暗松了口?气,也暗自发誓回去一定要好?好?读一读《史记》。
但这一篇留作备选的,仿佛一个吉兆般。接下来的数个时辰,又有?数篇见解清奇、言之有?物的试卷被挑选出来,由欧阳修过目后,检查前两场的答卷,继而送作备选。
粗略一数,竟有?整整六七份之多。
欧阳修摸着这六七份卷子,觉得有?必要改一改自己之前的想?法了。原来汴京还是有?许多关心国家大事?的有?才之士的。也不?枉他定下最后一道策论之后,特意把经义场的首道大题改成“九世之仇犹可报”,以?此提醒考生多多关注边事?呢。
他又一一看过这几份试卷,心中?暗暗忳夺着到底哪篇更胜一筹时,之前的阅卷官又来了。
“大人?”
“又有?新卷子了?”欧阳修不?明显地皱起眉头,之前充作备选的几份已经打得不?可开交,让他左右为?难有?一会儿了。怎么还有?新的一份即将?加入战场啊?
他漫不?经心地接过:“这一份写了什么?”
“……他什么都写了。”
欧阳修:?
但当他拿到了卷子之后,就知道“什么都写”到底是何意了。这份卷子给人的难道是短短一天,就能在科举考场是赶出来的程度。
再仔细看去,此生从?西南边陲的古今演变源流写起……尤其是赵佗率领秦国二十万大军自立门?户那段,细节十分详实、状物栩栩如生、仿佛这考生本?人在场一般。
定是位饱读史书之辈!
欧阳修心中?暗暗下了个判断。
旋即,他另起一段,论述起与西南诸国通商往来的必要性。以?及侬智高叛乱与征发平叛大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