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他们的“小改革”继续着。
在急诊分诊的基础上,他们又增加了双语病历卡,方便不同语言的医生查看。
门诊的预约系统也在悄悄完善,护士们发现新的制度让工作轻松了许多。
有一天,一个特殊的病人让这种改变的意义更加明显。
那是个维吾尔族的小男孩,被蜜蜂蛰伤,全身过敏。
多亏有了分诊制度,护士立刻判断出情况危急,直接送进了抢救室。
李明和阿依古丽配合默契,很快控制住了病情。
男孩的父亲感激不已,一个劲地道谢。
正说着,阿布都·卡德尔又出现在门口。
这次,他站在那里看了很久,目光在新的工作流程图上停留了许久。
“我以为他会说什么。”后来阿依古丽对李明说,“但他什么都没说。”
李明若有所思:“也许这就是他的态度。默许就是最好的支持。”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小改变开始在医院里生根发芽。
有一天,李明惊喜地发现,其他科室也开始效仿他们的做法。
“听说骨科也准备搞预约制了。”护士小马兴奋地说,“而且是自己主动要改的。”
这个消息让李明和阿依古丽都很开心。
但更让他们感动的是,一些老医生开始主动找他们讨论工作流程的问题。
“小李啊。”有一天,外科王主任叫住他,“你们那个双语病历卡的格式能不能给我们科室一份?”
李明受宠若惊:“当然可以。”
“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王主任拍拍他的肩膀,“慢慢来,别急。”
这句话让李明想起阿依古丽说过的那个骆驼的比喻,不禁莞尔。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某个周末,李明和阿依古丽在医院后花园吃午饭,那是他们经常来的地方。
初夏的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你发现了吗?”阿依古丽突然说,“最近护士站的气氛变好了很多。”
李明点点头:“是啊,大家都变得积极主动了。”
“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变化带来的好处。”阿依古丽咬了一口手里的馕,“就像这个馕,如果直接给他们一个生面团,他们可能会抗拒。但如果是散发着香气的成品……”
“你又在打比方了。”李明笑着说。